星期五, 18 4 月, 2025
Home南加社區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義診 前進非洲史瓦帝尼

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義診 前進非洲史瓦帝尼

史瓦帝尼專題系列報導(一

(記者林蓮華)NATMA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國際醫療義診團一行21人,於2025年3月26日(週三)風塵僕僕抵達非洲,前往兩個國家史瓦帝尼王國(Eswatini) 和奈及利亞(Nigeria)兩國展開為期12天的義診活動及拜會;對NATMA而言,首度前進非洲台灣唯一邦交國史瓦帝尼義診,意義非比尋常;27日-29日由義診團長許宗邦率團與台北醫學院駐史國醫療團聯合義診,連續3天前往史國三個偏鄉地區義診,總共嘉惠當地民眾及僑胞1200多人;期間並拜會史國衛生部部長 Mduduzi Matesebula 辦公室、中華民國(台灣)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及首都最新規模由台灣政府贊助建設史京醫院新急診大樓等參觀活動,還與醫院研習交流,於31日(周一)圓滿完成義診使命,赢得史國政府和人民的誠摯感謝,並受到新聞媒體報導,建立寶貴的邦誼。於4月3日(周四)繼續啟程前往奈及利亞進行義診服務。

NATMA義診團捐贈藥品、手術衣等醫療用品,捐款5000美元給史京醫院。(記者林蓮華攝)
團長許宗邦(左)拜會史國衛生部部長 Mduduzi Mathebula捐贈醫療用品。 (陳秀芬提供)

史國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内陸國家,三面受南非環繞,東面與莫三比克接壤,土地略小台灣一半,人口121萬左右,官方語言以英文及史國語言為主,90%是基督徒及天主教徒,國王恩史瓦帝三世(Mswati III)深受愛戴,到處可以看到國王、國王母親恩彤碧、及總理三個人的肖像。與非洲內陸沙漠不同,史國鄉間山坡綠蔭盎然,種植大量樹木,約有36%土地為樹木所覆蓋,人民純樸熱情。

NATMA義診團遠赴史國偏鄉Nkhaba Village 小學義診。(記者林蓮華攝)

3天義診行程,每天都大排長龍;3月27日義診團前往史國首都姆巴巴內市(Mbabane)東邊的國際難民營Malindza Refugee  Centre,服務345位難民,並捐贈5000 美元,幫助在難民營內的小學和學生健康;28日,NATMA拜會史國衛生部部長辦公室、義診團赴史京醫院捐贈藥品及手術衣等醫療用品,並且捐款5000美元協助購買醫療器材;遠赴史國最南邊ACC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為當地師生68人進行義診,並捐款3000美元幫助中心收容當地孤兒、弱勢家庭的學童教育。29日,前往北邊缺乏醫療資源的Nkhaba Village 的小學義診,服務613位當地民眾。

義診團長許宗邦接受史國媒體採訪。(記者林蓮華攝)

團長許宗邦表示,NATMA從2003年起20多年組織義診團,到世界各國進行人道醫療,尤其服務很多中華民國台灣的邦交國,這次首度前往非洲最堅定的友邦史瓦帝尼王國,特别感謝大使館梁洪昇大使的全力支持,最後還頒發給每位團員表揚狀以兹鼓勵;還有台北醫學院駐史國醫療團長鄭文炫醫師熱忱安排率領團隊,合作義診成功完成大型任務。

談起前進非洲的源起,許宗邦說道:「2024年11月NATMA為慶祝創立40週年及義診團成立20週年,在拜會外交部林佳龍部長鼓勵,就許下心願要走遍邦交國;並且得知史瓦帝尼是非洲唯一邦交國,1968年9月6日史國獨立,中華民國與史瓦帝尼於當日建交,深厚的淵源,兩國超過半個世紀的友誼太珍貴,所以返美之後隨即展開籌備計劃,經多方協調敲定3月出發。」

由於團員全是自費參加,路途遙遠需長途跋涉先到土耳其,經南非約翰尼斯堡,再飛抵達史國,許宗邦堅持以「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看越多的病人越好」的原則,所以期間細節協調再困難也要挑戰,他也深深感謝所有團員的完全配合,團員除NATMA會員還有來自全美不分族裔認同NATMA宗旨的醫護人員,大家熱情與當地醫院、人民、僑胞建立良好友誼,充份體驗史國風土人情。

這次義診團總共捐贈5萬多美元的醫療用品及捐款;分别是1萬2千多美元的藥品、2萬多美元的醫療用品,如手術開刀服等器材,並另外捐款1萬3千美元給史國的醫院和公益組織。大多是由NATMA總會及轄下的南加州分會、基金會、賢邦國際義診基金會出資,以及熱心團員像是來自台灣寶島聯播網總經理賴靜嫻等人的捐助。

拜會中華民國(台灣)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感謝梁洪昇大使全力支持。(記者林蓮華攝)

梁洪昇大使於3月26日因台灣贊助史國機場竣工受到國王恩史瓦帝三世召見,特派何秉聖參事、秘書柯惠文、秘書黄炯諭、劉逸文醫師接機,由史國禮賓官Protocol Muzi Dlamini協助禮遇義診團通關,並接至大使館由崔靜麟公使主持,鄭文炫團長進行簡報行程及注意事項。

駐史國大使館協調禮賓官Protocol Muzi Dlamini禮遇義診團通關。(記者林蓮華攝)

梁洪昇大使在史國任使已經7年,在27日設宴歡迎訪問團,被詢問任內最開心的事,他說道:「史國與我國友誼感情日益堅固。」他還介紹政府多年在史國長年的默契及建設,兩國一直維持密切合作,特別是在電力、水力、醫療、交通、通訊的基礎建設發展,或是醫療、農業、輔導就業、人力資源培訓,甚至戰略儲油糟等各方面,挹入大量資源,並且透過台灣企業的合作,促進該國的產業發展。據悉4月下旬,外交部長林佳龍將來訪為5G通訊開幕。

梁洪昇大使伉儷(中及左)赴義診現場探望團員。(記者林蓮華攝)
梁洪昇大使(左)頒發感謝狀給NATMA總會長侯全益(右)。(記者林蓮華攝)

29日義診結束由NATMA總會長侯全益(Peter Hou)設宴、許宗邦主持,感謝史國相關協助人員,當晚梁洪昇大使伉儷與會,並一一發給每位團員感謝狀;另有國會議員Hope Shiba、史京醫院MGH Dr. Tembe 及 Dr. Dlamini 兩位院長和院方主管、衛生部長 Mduduzi Matsebula也 派私人代表,僑務委員/史瓦帝尼台灣商暨中華工會會長劉書凱出席。

NATMA 侯全益總會長(右)與台北醫學院駐史國醫療團長鄭文炫醫師(中)義診討論患者病情。(記者林蓮華攝)

侯全益會長此次參加兩天義診並主持與史京醫院的教學臨床研討會,本身為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又是急診與重症醫學專家,對於參訪台灣政府贊助建設的新急診大樓特别樂意分享經驗交流。

NATMA首度前進非洲台灣唯一邦交國史瓦帝尼義診,民眾大排長龍。(記者林蓮華攝)
史國民眾擕小扶幼全家聆聽醫師徐慶蘭(左一)的診斷叮矚。(記者林蓮華攝)
非裔醫師Dr. Osita Onyekwere(右)認同NATMA理念參加義診團助陣。(記者林蓮華攝)

他透露,NATMA義診團出發前都已協調院方的需求,捐贈符合規格的資源;新大樓的規模新穎,但由於史國醫學生訓練,大多分别來自台灣、波蘭、南非等不同系統,他認為未來需進一步整合一套史國醫生專屬的「標準化」系統,有助於醫生能讓患者加速得到最好的治療及追蹤回診;他得知4月下旬林佳龍部長5G開幕儀式時,也會重視促進史國提升醫療行政科技的運用,有意協助將出診病歷電子化,但他建議若能將院内醫生仍在手寫病歷的模式轉為電子系統摘要並聯線整合,參考台灣或美國等系統經驗,未來對患者將是最大的福音。

醫師李嘉晉(右)為患者打針治療腳痛。(記者林蓮華攝)
Dr. Lilian Estrada-Linder(左二)外科開刀醫師隨團參觀由台灣政府贊助建設史京醫院新急診大樓尚未啓用的新開刀房。(記者林蓮華攝)

本次義診團21人,有內、兒、家醫、重症科、外科醫師共6位,分别為許宗邦(Dr. Charles Hsu)、侯全益(Dr. Peter Hou)、李嘉晉(Dr. Tony Lee)、Dr. Osita Onyekwere、徐慶蘭(Dr. Flora Johnson)、Dr. Lilian Estrada-Linder;針灸科醫師黃勇儒(Rudy Huang)、2位藥劑師吳倍茂(Bill Wu)及侯淑玲(Susana Hou),還有堅強的護理團隊,Rhonda Sewell 、Christine Vargas、Peggy Maldonado 、Rosemary Hulana-Britt、Stephanie Maldonado、Patrizia Estrada-Batres;另外支援團隊有陳秀芬、Tipsupar Rungreungsri、劉麗英、秘書王伊芬、賴静嫻、林蓮華。

史國膝蓋傷患多,針灸科醫師黃勇儒(左)徒手治療指導。(記者林蓮華攝)
藥劑師侯淑玲與吳倍茂、Stephanie Maldonado向患者解釋用藥需知。(記者林蓮華攝)

聯合義診的北醫團隊有醫師鄭文炫、劉逸文、賴臆任、施能泉,及護理師張毓珊、馬鈺家、及林怡潔秘書。

在史瓦帝尼王國義診已圓滿完成落幕,義診團4月3日已抵達奈及利亞第一大城拉哥斯(Lagos),當地衛生當局和中華民國駐奈國公使劉翼平熱忱歡迎,NATMA首度到奈國義診,將在 Federal Medical Center 做5天的義診和參加醫療教學研討會。

NATMA非洲義診此次號召堅強的護理團隊協助。(記者林蓮華攝)
NATMA遠赴史國南邊由台灣慧禮法師創立的ACC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為師生義診。(記者林蓮華攝)

從2003年起, NATMA 國際義診團到過格瑞那達、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海地、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多明尼加、貝里斯、瓜地馬拉、烏克蘭,以及今年3月尼泊爾、史瓦帝尼、奈及利亞等國。外交部長林佳龍鼓勵民間外交「人人都是外交官」,NATMA義診團22年以來堅持為台灣到各國宣揚「人道外交」,堪稱僑界典範。0408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