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大西洋公約(NATO)最新發布的防衛產業關鍵報告,中國在七項對國防科技至關重要的原物料上具有近乎壟斷性主導地位,使北約的軍事科技發展與戰備能力面臨重大威脅。隨著中國持續強化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並在西太平洋逐步取代美國的軍事優勢,這種原物料供應鏈的高度依賴引發北約各國高度警戒。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北約本月初發布的報告,列出「12種對同盟防衛工業至關重要的關鍵原物料」,包括鋁、鈹、鈷、鎵、鍺、石墨、鋰、錳、鉑、稀土元素、鈦和鎢。其中,中國對鎵、鍺、石墨、鎢、鈦、稀土元素和鋰等七種材料擁有壓倒性掌控能力,對國防技術供應鏈構成重大挑戰。
中國對這些物料的控制以鎵最為明顯,占全球產量的98%。鎵是製造高效能微晶片的關鍵原料,這類晶片用於先進雷達系統和飛彈導引平台等尖端軍事科技。
在鍺的供應方面,中國掌控全球60%的產量,這項原料對於夜視儀器和雷射瞄準系統等紅外線光學設備不可或缺。此外,中國也控制超過70%的全球石墨產量,這項物質是直升機、飛彈等國防裝備電池的重要原料。
去年,中國為反制美國對先進晶片技術的出口管制,對鎵、鍺和石墨實施出口限制。中國也管制鎢的出口,這種超高密度金屬用於製造穿甲彈藥,同時也限制鈦的出口,這種具有高強度和抗腐蝕特性的金屬是飛機機身和螺旋槳軸的關鍵材料。
中國在稀土元素領域的主導地位更加深北約的戰略考量。這17種關鍵礦物是精準導引武器、匿蹤平台和先進通訊系統等現代國防科技的基礎。
雖然中國在鈷和鋰的原料生產量相對較低,但在精煉處理方面具有主導地位,2022年分別占全球產能的68%和72%。這些材料對噴射引擎、無人機電池和其他軍事系統至關重要。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指出:「在強化軍事準備方面,中國正以戰時態勢運作,而美國仍維持和平時期的步調。即便在新限制措施實施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就已缺乏足夠產能與應變能力來滿足國防科技生產需求。」
為因應此一情勢,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已成立工作小組,致力減少美國對中國關鍵礦物的依賴。
上週,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鎵、鍺、鎢以及銻和「超硬材料」實施新的管制措施。此舉被普遍解讀為對準總統當選人川普的警告,因其承諾將進一步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自由時報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