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 12 月, 2024
Home政治評論中國對水下權力平衡的衝擊(費學禮)

中國對水下權力平衡的衝擊(費學禮)

Richard D. Fisher, Jr.

隨著中國在亞洲軍事平衡的多數層面積極搶佔優勢,中國現在已經準備挑戰美國長期主導的水下權力平衡。對於美國阻止中國共產黨的戰爭機器人民解放軍,對台灣實施封鎖和入侵的能力而言,此一決定性優勢至為關鍵。

美國投注大量資源研發科技、後勤、培訓和人力,在冷戰期間的水下競爭中擊敗前蘇聯,並勉力維持當前的優勢。然而,美國並未將中國海軍視為嚴重的水下威脅。

在一九九五和九六年的台海危機之後,已故知名軍事小說家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在一九九六年底推出一本小說《SSN》(核動力攻擊潛艦的首字母縮略字),書中描述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核潛艦「夏延號」(U.S.S. Cheyenne),單槍匹馬擊沉了在南中國海作戰的大部分中國艦隊。這本書讓中國海軍官員感到受辱,後來還向美方官員表達不滿。

竊取外國技術 趕超世代落差

解放軍深刻意識到,自己已經在核動力和傳統柴電動力潛艦技術的世代演進中錯失良機,因此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尋求趕超的捷徑,利用購買和竊取外國技術來彌補落差。

在二○○一年的一場大型美台國防會議上,一位德國潛艦工程師也應邀參加,試圖瞭解新上任的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決定向台灣出售八艘新造柴電潛艦的進展。這位工程師透露,他的公司曾受中國委託,修正以色列公司在早期中國海軍039型「宋級」傳統潛艦的設計錯誤,該款潛艦早期因技術問題而為人詬病。

在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的恐怖攻擊事件後,布希政府將注意力轉向反恐,加上美國國防部內部缺乏共識,以及台灣的國民黨等泛藍陣營杯葛潛艦預算,導致布希政府未能在民進黨政府陳水扁總統任內,提供實現台灣新潛艦計畫所需要的領導力,成為廣為人知的一大失策。

更讓台灣雪上加霜的是,二○○四年至二○○六年間,中國海軍採購並接收了八艘俄羅斯建造的改良型「基洛636M級」柴電潛艦。這些潛艦以其優異的靜音隱蔽性而聞名,並配備火力強大的「諾瓦托俱樂部」(Novator Club)系列攻陸及反艦巡弋飛彈。

雖然俄羅斯不願全面轉移核動力和傳統潛艦技術,但在一九九○年代,俄國確實提供一些技術,協助中國船舶集團公司(CSSC)建造其第二代核攻擊潛艦,即093型「商級」潛艦。該艦於一九九四年開始建造,卻直到二○○六年才正式服役。

由知名插畫家曼弗雷德‧梅耶(Manfred Mayer)繪製、賴瑞‧邦德(Larry Bond)和克里斯‧卡爾森(Chris Carlson)編輯的最新版《現代中國海上力量》(MCMF)指出,中國海軍擁有兩艘093型「商-I級」潛艦,以及六艘更先進的改良型093A型「商-II級」核攻擊潛艦。

俄羅斯的技術也幫助中國海軍打造第二代核彈道飛彈潛艦(SSBN),即094型「晉級」潛艦,配備十六枚可搭載核彈頭的「巨浪-2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於二○○一年開始建造,二○○七開始服役。

俄國潛艦技術 助中一臂之力

《現代中國海上力量》認為,中國海軍目前擁有兩艘094型晉級潛艦,配備十六枚射程七七○○公里的單彈頭巨浪-2型潛射彈道飛彈,還有四艘改良型094A潛艦,極有可能配備十六枚射程達一萬公里公里的多彈頭「巨浪-3型」潛射彈道飛彈。

此外,《現代中國海上力量》研判,中國海軍可能正在建造最多三艘第三代核彈道飛彈潛艦,即096型。美國國防部在二○一七年發佈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首次披露096型潛艦的相關訊息。

從二○一○年代中期開始,解放軍針對兩個主要的潛艦造船廠進行擴充和升級:一是位於遼寧省的渤海船舶重工公司(渤海造船廠),成為中國海軍建造核潛艦的中心;二是從上海上溯長江約一八○○公里的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武昌造船廠),專門興建柴電潛艦。

這些擴建後的潛艦造船廠正在大幅提升產能。《現代中國海上力量》指出,從二○二二年到二○二四年,渤海造船廠已造出六艘改良型093B「商-III級」核攻擊潛艦。而根據印度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在二○二四年九月提出的報告,印度退役海軍少將肯納(Monty Khanna)認為,渤海造船廠每年可生產三到四艘核攻擊潛艦,以及一到一‧五艘核彈道飛彈潛艦。

而且,俄羅斯的潛艦技術可能再次助中國一臂之力。二○二四年九月十日,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向記者透露,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建立新的「根本性結盟」,俄國正在協助中國進行「潛艦作戰」,或是在「過去原本不願直接與中國交流的領域」提供幫助。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華爾街日報》記者麥可‧高登(Michael Gordon)九月廿六日引述一位匿名「美國官員」的說法,指稱在二○二四年五月底或六月初,中國海軍遭遇一次「重大挫折」,一艘新型的「核」潛艦在武漢沉沒,據稱是041型「周級」潛艦。

起初,此事讓中國和西方觀察家頗為困惑,因為武昌造船廠傳統上主要負責建造傳統動力或非核動力潛艦。

例如,在過去約十年間,武昌造船廠建造了約十六艘中國海軍最現代化的039B型柴電動力攻擊潛艦(SSK),這些潛艦使用史特林引擎(Stirling engine)絕氣推進系統(AIP),可以讓潛艦在水下的續航時間,比使用傳統電池的潛艦多出好幾天。

「混合核動力」潛艦 率先問世

然而,筆者在二○一七年十月廿四日發表於美國智庫「國際海事安全中心」(CIMSEC)的報告中指出,退役中國海軍少將趙登平在網路上公開的演講投影片,首次披露中國海軍的未來計畫,表明解放軍正在研發當時堪稱先進的微型核動力引擎,能夠為柴電攻擊潛艦噸位的潛艦電池充電。

因此,中國海軍已經打造出第一艘新型混合核動力輔助傳統潛艦(SSPN),優勢在於幾近無限的水下續航能力,但其航速受限於電池產生的動力,巡航時間也可能受到體積較小的影響。

但是,最重要的訊息是,中國是第一個生產「混合核動力」潛艦的國家,成本只有核潛艦的一小部分。這意味著中國海軍現在可以大量生產「昂貴的」核攻擊潛艦,在全球各地執行任務,同時也能藉由「平價的」混合核潛艦,應付擴大的區域任務。

這一切都不是中國海軍的「挫折」;只要持續生產,到了二○三五年,中國海軍的核潛艦艦隊可能會擁有四十五艘,或更多的093型和095型核攻擊潛艦,以及十艘041型混合核潛艦,另外還有十六至廿艘094型和096型核彈道飛彈潛艦,即總數超過七十艘的「核」動力潛艦。

此外,中國海軍還持續開發無人水下載具(UUV),可配備由新式小型核充電電池推進系統驅動的感測器,或許還會結合人工智慧(AI)輔助程式設計,打造出涵蓋整片海洋的自主水下偵測與作戰能力。

自二○一○年代中期以來,筆者在外國軍事展覽會中觀察到,中國軍事電子公司推銷的水下錨定聲納網絡,覆蓋範圍可達數千平方公里,並與陸地上的電腦處理系統連結,以協助中國海軍的潛艦、船艦和飛機,更快速地鎖定並攻擊美國、日本和台灣的潛艦。

這支不斷壯大的中國海軍「核」潛艦艦隊,及其擁有的反潛作戰潛力,將對大約廿四艘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和「海狼級」(Seawolf class)核攻擊潛艦構成愈來愈大的壓力,這些潛艦主要駐紮在夏威夷,部分駐紮在關島和美國西岸。

美國海軍建造核攻擊潛艦的速度,應該無法維持現有規模,更遑論擴大這支由約五十艘核攻擊潛艦組成的艦隊,但這些潛艦攸關全球防禦和聯盟承諾。

美潛射核武力 將遭共軍威脅

到二○三○年代初期,中國海軍日益壯大的核攻擊潛艦部隊,可能就會開始追蹤美國海軍約六艘「俄亥俄級」和「哥倫比亞級」核彈道飛彈潛艦,這些潛艦主要是從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附近的基地出發。再加上駐紮在堪察加半島的六艘俄羅斯海軍核攻擊潛艦,將對美國「三位一體」核嚇阻力量中的潛射武力構成威脅。

這一切都表明,台灣絕對有必要繼續推進建造八艘「海鯤級」柴電潛艦的計畫。海鯤艦代表的「海昌計畫」是在馬英九政府任期尾聲所做的重大決策,卻是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全面啟動且加速進行。

與此同時,台灣也應該進一步努力開發大型長程無人水下載具,用於執行監視、作戰、反艦和反潛任務,甚至在中國的港口佈雷。台灣還應該投資研發先進的海床感測器網絡,才能更有效地應對中國海軍的水下威脅。

此外,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與台灣加強水下防禦合作,已經刻不容緩,為了打破中國海軍的封鎖計畫,應該在鄰近的日本島嶼建立武器和物資儲備站,俾便快速轉移到台灣。

還有,美國海軍也迫切需要破除對大型核攻擊潛艦的迷思,將資源投入建造成本更低廉、數量更多的小型潛艦,以及海洋作戰無人水下載具,以保護美國的核彈道飛彈潛艦,並且更妥善地利用日本、菲律賓,甚至可能是台灣基地的地理優勢(第一島鏈),以遏制中國海軍的水下威脅。

奪台目的 宰制亞洲、稱霸世界

已退休的中國潛艦專家遲國倉教授,在二○二三年接受中文雜誌《兵工科技》訪問時,明確指出台灣對未來水下競爭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是由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韓德森(Nick Henderson)教授翻譯成英文。

遲教授表示:「如果中國不收復台灣島並控制周邊水域,中國戰略核潛艦航向太平洋,將受到美國第七艦隊及駐亞太地區美軍部隊的監視…收復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是無可避免的要求…唯有如此,(中國)才能突破第一島鏈,減輕帝國主義勢力的制約。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戰略核潛艦才能對戰略對手形成真正有力的威懾。」

遲國倉的警告說得很清楚:中共企圖將台灣變成中國海軍核彈道飛彈潛艦與核攻擊潛艦的基地,以宰制亞洲,進而稱霸世界。因此,保衛台灣並確保美、日和台灣海軍在水下作戰能力的優勢,對所有民主國家的安全至關重要。

(作者費學禮為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1012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