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9 9 月, 2024
Home即時新聞德國汽車巨人 面臨二戰來最大危機

德國汽車巨人 面臨二戰來最大危機

日前德國「福斯集團」(Volkswagen AG)發出警告,表示考慮關閉德國工廠,自明年7月起也可進行裁員,以節省數十億元的成本,消息一出引發市場震驚。

一直以來,德國成本過高,削弱了福斯汽車與中國車企同行的競爭能力,而放眼歐洲市場,也因每年汽車銷售規模流失13%、約200萬輛,這數字約是福斯汽車2家德國工廠的銷售量。福斯汽車認為,這情勢很難出現改變,在支出高於收入下,只能做出財務縮減計畫並實施裁員。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Law Motion數據顯示,8月全球電動車(EV)及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汽車銷量為147萬輛、年增20%,當中中國銷量超過100萬台、年增42%,創歷史新高。

反觀8月歐洲的銷售額卻大降33%,創下2023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主要原因是德國削減購車補貼,導致歐洲整體銷量下滑,出現下行壓力。

彭博指出,德國經濟低迷,福斯電動車策略受到市場密切關注,「德國的汽車工業與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其他部門緊密相連」。因此,成立達87年的福斯汽車打算關閉德國境內工廠,是德國大製造商營運危機的臨界點,也為德國工業衰退史上再敲一記警鐘。

二戰後產的金龜車 成德國經濟復甦象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得益於國際援助,德國經歷了一次顯著的經濟轉型,在1951年至1960年間,該國經濟以每年9%的驚人速度成長,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福斯汽車經歷二戰後存活下來,主要是當時英國政府託管,透過產業計劃提供福斯汽車訂單,藉以保存工廠及生產機器。

之後福斯汽車迅速發展,1955年8月第100萬輛金龜車誕生了,成為德國戰後經濟復甦的「奇蹟」推手之一。福斯在1950年至1972年,將汽車銷售至全球,也帶動營運快速擴張,198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成立上海大衆合資公司。

幾十年來,德國一直是歐洲的經濟引擎,而該國的汽車工業在德國價值創造中佔有高度比重,但現今德國朝向去工業化前進,正經歷罕見的疲軟,7月份德國工業生產較上月下降2.4%。分析師指出,德國多數行業都出現下滑,汽車行業則是主要推動力。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erband der Automobilindustrie)指出,福斯財務緊縮的狀況在德國汽車工業來說「不是個案」。因德國生產的成本仍高昂,無法在當地製造與國際同行有價格競爭力的汽車;這意味著,德國汽車工業必須改變生產模式。

現金流上半年由正轉負 陷營運危機的三大推手

福斯集團是全球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旗下有八個汽車品牌、三個商用車品牌,包括保時捷、奧迪、福斯、藍寶堅尼、布加迪、賓利、Skoda等。2023年福斯集團全球總交車輛逾924萬輛,其中福斯汽車品牌佔全集團產量超過一半。

但面對10年間中國業務獲利已經減半,加上歐洲汽車市場正在萎縮,還有品牌利潤率受德國製造的高昂成本,以及產品降價等三大因素,將福斯汽車推往危機困境。

福斯集團財務長阿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在今年5月時曾表示,福斯集團大約還有2至3年的時間可應對來自國外(主要是中國)的激烈競爭,但才剛過了3個月,阿諾安特利茨將本已緊張的時間再縮短一年。

目前中國市場是福斯最大的單一市場,佔全營收約三分之一,在中國車企內捲嚴重擠壓價格,福斯也採取價格戰應對,目標是保住中國市占率。但該策略卻導致福斯汽車損失了數億歐元的利潤。

安特利茨直言,福斯品牌在2023年雖然佔全集團產量的一半以上,但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花了多錢,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該公司將不會成功。據數據顯示,福斯汽車的品牌利潤率從第一季的4%降至第二季的0.9%。而作為衡量營運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汽車現金流在今年上半年轉負至1億歐元,去年同期為25億歐元。

歐洲市場恐陷低成本製造競爭

隨著中國經濟的下滑,福斯的競爭對手也轉向歐洲,爭奪歐洲市場。福斯汽車承擔著德國高成本壓力,在歐洲市場面對來自中國車企的低價競爭與其他同行的擠壓。根據榮鼎集團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成本優勢比歐洲競爭對手高出30%或更多,2023年在歐洲電動車市佔為19%,較上一年增長3%。

歐洲汽車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布魯塞爾繼續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高額進口關稅,恐讓比亞迪、奇瑞汽車和零跑車等中國競爭對手加快在歐洲建立產能的計畫。與此同時,歐洲汽車市場需求萎縮,為了爭奪市占率,誰能以最低成本製造汽車將成為鬥爭。

路透表示,這兩項事態的發展,恐讓福斯集團的處境變得更糟糕。面對中國競爭對手加大對歐洲進口,阿諾安特利茨表示,福斯汽車的目標是到2026年削減100億歐元的成本,其中部分成本可透過員工提前退休來實現。另外,自2025年中旬,福斯汽車六家工廠可能進行裁員。

安特利茨強調,福斯集團的德國工廠,必須為更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歐洲汽車產業高層直言,中國汽車製造商已經崛起,德國汽車巨頭沒有太多時間重組其業務和產品線與其競爭,布魯塞爾採取嚴格關稅,恐無法阻止中國低成本電動車將迫使歐洲汽車製造商及其傳統供應商面臨的清算。自由時報0919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