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放緩導致產能過剩,出口商降價倒貨,使得出口價格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跌,表明中國正在向世界輸出通縮,各國都在應對該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分析師直言,北京花了20年時間摧毀新興市場製造業的競爭對手,或將它們擠出全球市場,現在則威脅要對已開發經濟體的製造商做出同樣的事。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低成本一直是「中國製商品」的特點。現在又因房地產低迷導致內需疲軟,加上人民幣走軟,中國的出口價格正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跌。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Chetan Sehgal)表示,中國將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緊縮,「你會發現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產能過剩」。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緊可能會對新興市場產生最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出口商品下跌,西方製造商對不公平競爭的抱怨也隨之增加。這從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宣布將其在德國的電動車價格下調 5% 至 15%可看出,賓士警告其利潤受到電動車殘酷價格戰的打擊。
FIM Partners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Charles Robertson)表示,中國花了20年時間摧毀新興市場製造業的競爭對手,或將它們擠出全球市場,現在則是威脅要對已開發經濟體的製造商做同樣的事情。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塞瑟(Brad Setser)指出,美國和歐盟正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不是降低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就是成為推動中國供應廉價商品的力量。他認為,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選擇很簡單,若中國以低價銷售高品質或可接受的產品,他們就會買單。自由時報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