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9 11 月, 2024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對「柯文哲現象」的省思(林正二)

對「柯文哲現象」的省思(林正二)

柯文哲日前遭檢察官查出涉收賄放寬京華城容積率,訊後依涉犯公務員違背職務收賄等罪嫌,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雖然此案已被法官以不夠嚴謹的理由裁決無保請回,但柯仍有五大弊案纏身,且大選帳目申報不清,亂用政治獻金,用選舉補助款購買商辦等,已嚴重傷害柯清廉的人設,不利他往後的政治生涯。

柯以有別於藍綠傳統政治人物的作風,造成「柯文哲現象」,迷惑了台灣人民,在柯露出原型之際,值得國人省思檢討他所引發的不正常現象,析述如后。

1、「柯文哲現象」暴露了台灣社會與媒體的一窩蜂與膚淺,尤其是媒體為了提升收視率與閱報率,隨著柯P新鮮的語言起舞、加油添醋,激發了台灣社會對柯盲目的崇拜。民眾與媒體被柯的表象所迷惑,以致對柯的言行觀察不夠深入,無法檢視他的真實面目,顯示了台灣人民與媒體穿透表面、挖掘真相的能力不足。

2、陷入不滿「藍綠對立」的窠臼。在柯高喊「藍綠都是垃圾」、「超越藍綠」的政治口號時,媒體與中間選民因不滿藍綠鬥爭,被柯牽著鼻子走,以為柯是台灣「新政治」的代理人,無法理性、客觀地檢視他的批評是否正確,對柯沒有具體的政策取代執政黨,只是空洞的政治口號,缺乏批判力。

3、媒體與人民因過於專注柯所帶動的政治現象,而忽略了他政策推動能力不足的缺失,監督力量不夠。柯就任台北市長沒多久,即仿效紐約市,在台北推動「行動派出所」,因不符合台北市社會結構與市民習性,沒有成效,很快就無疾而終。但當時台灣人民與媒體卻沒有從柯該項失敗的政策及其他凌亂的市政,看出他領導與整合能力不足、行政草率的缺失,而嚴厲監督他。

4、柯的「網紅政治」迷惑了台灣年輕人。柯擺脫藍綠政治人物光鮮亮麗、重表面的虛矯傳統文化,以球鞋、白襯衫、腰帶繫上手機盒子的「阿北」裝扮,以及直率的個性,吸引了大量想「打破傳統」的年輕人。由於新生代尚未或才剛進入社會,周延思考問題的能力仍待歷練,因此容易被「阿北」的隨和、不做作的作風所吸引,不僅無法理性地審視柯是否胡言亂語,甚至在柯貪腐事件被揭露,遭檢調偵辦聲押後,仍不相信司法單位蒐集的證據,卻相信柯用政治迫害掩蓋他犯罪事實的謊言,集體聲援他,造成社會的混亂與不安。

上述「柯文哲現象」反映了台灣的民粹主義,顯示柯從政十年,非但沒有帶動台灣政治社會的進步,反讓台灣社會更對立分裂。台灣要持續往前邁進,必須化除民粹主義,長遠之道需改革保守的師範院校與教育體系,培養優質師資,推動中小學小班制與大學的開放討論式教學。小學五、六年級或國中時,即可仿效美國小學生討論總統初選問題的作法,課堂上分組討論台灣的選舉、地方問題等,以培養下一代國人的公民素養與獨立思考能力,期能擺脫民粹主義,打造台灣優質的民主政治。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自由時報0902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