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 1 月, 2025
Home即時新聞中國低價品內外夾擊 泰國製造業風雨飄搖

中國低價品內外夾擊 泰國製造業風雨飄搖

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C)數據指出,分析師表示,與鄰國相比,泰國經濟近年來成長速度較慢,去(2023)年僅成長1.9%,而能源成本上升、勞動力老化,以及來自中國進口產品的競爭,導致泰國工廠倒閉、外資撤出,使占泰國GDP近四分之一的製造業搖搖欲墜,光去年就關閉近2000家工廠。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2024年4月問北京時透露,當全球市場充斥著人為製造的廉價中國產品時,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的生存能力就會受到質疑;她對中國內需疲軟及在「大規模政府支持」的推動下,對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產品等行業的過度投資表示擔憂。

泰國總理去年上任時承諾,要在任期期間將年均GDP成長率從過去10年的1.73%提高到5%,然而泰國要達到GDP年增率5%的目標,必須仰賴製造業,但該國製造業在去年7月至2024年6月的工廠關閉數量,較前12個月增40%,失業人數也增80%至5萬1500人。

外媒報導,泰國當地不僅開設新工廠的速度放緩,還有不少製造工廠陸續關閉,已蔓延至汽車業等作為經濟主要趨動力的產業。目前泰國製造業占經濟比重已下滑至24%,接近1993年以來最低點。工業產能利用率已降至60%以下。

泰國當地的大規模工廠倒閉和裁員,正在侵蝕經濟穩定性,降低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並抑制市場情緒。泰國公寓協會(Thai Condominium Association)統計顯示,今年第2季價格低於300萬泰銖(約台幣273萬)的連棟透天和房產銷售額,較去年同期萎縮54%,創12年新低。

泰國公寓協會主席Prasert Taedullayasatit 表示:「這顯示泰國人在購屋遇到困難,即使市場需求很大,大多數客戶仍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根據1統計指出,泰國目前家庭債務達13.6兆泰銖,佔GDP的90%,其中約1兆(約台幣9100億)泰銖為呆帳,衝擊經濟成長。

泰國由製造業帶動經濟模式已失效

泰國受經濟放緩、需求疲軟及壞帳問題影響,泰國工業總會(FTI)指出,泰國工業信心指數連續第3個月下滑,6月份跌至兩年來最低點。報告也反映出泰國當前面臨的經濟挑戰,包括內需不振、政治不確定性以及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

泰國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C)主席說,泰國數十年來由製造業帶動的經濟模式已經失效,「泰國應重新聚焦於製造中國沒有出口的產品,並且增強農業部門」。

泰國是東南亞的製造業中心,有「亞洲底特律」之稱。但近幾年,由於中國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加速,且自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傾向加速將商品出口到東協國家,包括泰國。

隨著中國商品激增,一些泰國製造商已經停止生產,轉而從中國進口商品銷售,因為許多中國進口商品,比起本國製,夠便宜好幾塊錢、好幾倍。

泰國把振興經濟重心寄托中國

為了救經濟,泰國總理賽塔2023年底宣布,將透過「Pao Tang」數位錢包向民眾發放1萬泰銖(約新台幣8904元),以刺激國內經濟、減少負債及不平等現象,但需要同時符合三大條件,那就是年滿16歲、月收入少於7萬泰銖(約新台幣6.2萬元)、銀行存款低於50萬泰銖(約新台幣44.5萬元)。

另外為了恢復泰國的經濟主要命脈之一「觀光業」,泰國政府日前宣布今年3月起泰中兩國互相永久免簽,希望能夠刺激旅遊業成長,而後又對多個國家延長免簽,為了振興觀光產業。

泰國政府設定今年國際觀光旅客為3500萬人次,來自外國觀光客收入能達到2.5兆泰銖(約新台幣2.2兆元)。

在疫情前的2019年,外國旅客赴泰國人次達到3980萬,中國遊客占1098萬人次。去年外國旅客赴泰人次雖達將近2800萬人次,觀光收入1.2兆泰銖,其中馬來西亞遊客為最大宗,約近450萬人次,第2多為中國遊客342萬人次,第三名為南韓遊客162萬人次。

但這與觀光暨體育部原先樂觀預測有落差,去年中國旅客赴泰人次原先可達到500萬到700萬人次,但受到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東南亞詐騙集團新聞及曼谷暹羅百麗宮槍擊事件影響,2023年全年中國赴泰遊客只達到342萬人次。

泰國旅遊協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ai Tourism Associations,FETTA)成員認為,旅遊業不能成為拯救經濟免於衰退的唯一支撐。

中國低價產品 在國內外夾擊泰國

除了觀光,前面提到,出口也是泰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而泰國經濟成長放緩,是由於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下降,除了導致出口減少,也影響整體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

舉例來說,台國汽車市場在近期已被馬來西亞超越,截至今年第1季,馬來西亞的汽車銷售產量已連續3個季度超過泰國;而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湧入世界,也是泰國經濟始終無法好轉原因之一。

今年5月財經作者Elliot Wilson提到,泰國是在幼虎經濟體中(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唯一一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十年中下降的國家,而當外國投資者轉移到其他國家,是基於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好的人口結構及適應業主需求的政府,例如越南、印尼,隨著印尼成為東協最大市場,泰國的排名已下降至第三。

先前中國電商進駐泰國,透過「低價」打入當地市場,進而引發一波「價格戰」,也是影響泰國經濟原因之一。在中國大量低價品湧入泰國市場,政府又沒有加強管制時,泰國產業界憂心低價的中國產品將大量進入泰國,進而傷害泰國的中小企業和製造業,工廠被迫關閉,甚至影響泰國勞動力。

泰國電商專家帕武(Pawoot Pongvitayapanu)表示,中國電商進駐泰國將引起新一波的價格戰,短期內看起來對消費者有利,但長期來說將傷害泰國的中小企業。

泰國工業院(Federation of Thai Industries)副總裁阿皮奇(ApichitPrasoprat)指出,可以預期到之後在泰國市場,會看到越來越多低價的中國產品,這會加劇泰國網路消費市場的競爭,也可能造成越來越多泰國的工廠倒閉。自由時報0808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