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這個節慶期間對中國家庭來說,豬肉是必須品,過去也是繁榮和富足的代名詞,用於無數菜餚和醃製的美食。但是目前豬肉價格大減,銷售量也低迷,彭博報導,這暴露出中國的深層經濟問題。
在北京新民市場,商販舉步維艱。儘管豬肉價格比一年前下降了約五分之一,但銷量比正常假期季節少了三分之一。已經擺攤20年的吳女士稱,「雖然已經接近農曆新年,但今年希望漲價還是很困難」。
中國的豬肉需求幾個月來一直低迷,需求持續疲軟,這種現象發出一個強烈信息,即因為工資下降打擊家庭消費,並打壓消費者價格。
中國東部豬肉供應商也陷入困境。此前,農民工都是當地建築業和紡織業的支柱,他們將有大約1000元人民幣用於購買當季的豬肉來製作香腸。現在他們只花300元或根本不花錢。
中國幾乎佔全球豬肉消費和生豬產量的一半,每年的肉類消費量是美國的5倍。 但根據顧問公司上海JCI的數據,去年消費量下降了100萬噸,降至約5400萬噸。這加劇中國令人擔憂的通貨緊縮狀況。食品佔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五分之一,而豬肉則是重要組成部分。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連續第3個月下降,而且這種下降趨勢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
豬肉消費的削減在低收入消費者中尤其明顯。專家表示,如果你談論的是在上海一家銀行工作的人,他們過得很好,他們仍然出去花錢;但經濟中有很大一部分靠農民工、藍領工人消費,而在企業大幅裁員下,他們的經濟力表現不佳。
上個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豬肉產量擴大至9年來的最高水平,而去年政府不得不第3度干預購買,研擬戰略儲備豬肉以提振價格。
對中國的小型養殖戶來說,經濟衰退可能是最痛苦的,這些養殖戶仍然飼養全國約40%的生豬存欄。大型生產商也不能倖免,領先的生豬養殖企業福建奧農生物科技集團表示,由於豬肉價格疲軟而持續虧損,公司可能在幾年內下市,其他生產商已被收購、或出售業務以籌集資金。自由時報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