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從二月廿日開議至今,五度遭藍營以人數優勢強勢表決通過散會,以致綠營所提「國會改革」版本均遭丟包,未曾有任何一條條文被實質審查,所謂的「程序正義」、「委員會中心主義」均蕩然無存,在野陣營到底有何正當性高談「國會改革」?
主導議事的國民黨團,提出諸多被認為是「國會擴權」版本,草案在司委會期間,乏於替自己辯護,連提案說明都不肯,就直接喊「去協商」,再搭配國民黨籍召委使出「有意見就送協商」之術,將包括民眾黨團的版本都包裹送交黨團協商,在野趕開快車,卻用拖字訣,一邊要求民進黨團版本再開三場公聽會、一場專案報告,才願意審查,否則就不斷祭出散會動議阻擋法案進度,寬以待己、嚴以律人,明顯雙標。
本屆開議至今,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已拍桌兩次,一次是審查他所提出極具爭議的「花東快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拍桌怒嗆與其意見不同的交通部長王國材「難道是大法官」;一次則是昨日在審查民進黨團版本「國會改革」草案時,不願實質審查,亂噴政治口水稱民進黨政府「啃人血饅頭」。再動輒以散會沒收一切,聲稱要自由、多元且開放的國會,卻明顯倒退嚕。
再看民眾黨團,整個黨團幾乎是跟著藍營的走向,其所言、所為幾乎以傅崐萁馬首是瞻。無怪乎民眾黨團總召被譏稱為「萁意博士」、「傅」聯會會長,也拉著民眾黨團一起成為「傅」隨組織,令外界看不清其第三大黨的主體性。
回顧過往民進黨執政八年,國會單獨過半,即便仍有未竟之功,至少從未在程序委員會中阻擋在野黨提案,委員會審查也不至於屢屢「沒收委員會」,連法案逐條審查的機會都沒有。即便如今席次少於藍白聯手,也願意在委員會等法案審查過程進行辯論,縱使最終表決輸了,也留下歷史紀錄供外界評論功過,但在野全然沒收,絕非民主國會所當為。
國民黨團在傅崐萁主宰下,言必稱「新民意」,剛從中國參訪回來的他,在立院言行已被民進黨立委冠上「傅近平」惡名,藍白的一意孤行,不是改革,還是多數暴力。自由時報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