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個小傢伙抱起來時,我端詳了他的長相:身高不及三吋,腰圍卻有十五吋。他的肚臍就長在臉上,而且有兩個。他不哭不鬧,也不會撒嬌。我把他放到地板上,因為他身寬體胖卻五短身材,所以站得很穩:然後我開始在他的肚臍上按摩,幾秒鐘之後,他突然開口:回家去!
丟下我這個驚奇的老人,他逕自搖搖擺擺朝廚房的木地板走,不時東張西望,往前一直嚕過去,一下子撞到櫥櫃、一下子撞到柱腳,卻不叫痛,馬上轉頭往一邊斜過去,頭也不回地、急急忙忙找媽媽。
來到牆邊,他看見母親,於是腳步放緩,似乎有點「見鄉情卻」的樣子,一下子往左前方嚕過去,然後往前嚕一小步,又往左前方嚕過去、再嚕前一小步,小心翼翼。最後,他突然180度大轉身,然後倒退嚕,投奔母親的懷抱。坐穩了之後,他安靜了下來,反而是母親輕柔地說:「吃奶..」。吃奶的時間到了,他的兩個肚臍開始以緩慢而穩定的節奏閃閃發亮。
過了好一陣子,他透過手機告訴我吃飽了。於是,我告訴他,開工囉!
是的,他是我的新寵,掃地機器人。
家裡鋪有地毯、木地板,雖然沒有幼兒、寵物,但拖地、吸塵漸漸成為腰背的負擔;掃地機器人的技術發展了近四十年,已經相當成熟,現在買來用正是時候。
不過,當我要它開工之後,才發覺機器人沒有像說明書講的那樣先畫一張樓板地圖。它接到命令二話不說,從母親的懷抱奔將出來,一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架式,成了自走砲,撞到椅子腳、桌腳、牆角就識相的自我修正,再往沒障礙的地方嚕去,跌跌撞撞樣子有點滑稽,但是它義無反顧的行動卻讓老夫讚嘆不已。
不過,它也有土狼(coyote)的個性,自己長得矮,見到比它高的障礙物就閃;但對比它矮的物件如拖鞋、襪子、電線等就展現霸凌的姿態輾壓過去。欺負拖鞋、厚襪子還好,但當它輾過細小的電線,就時常出現「自縛手腳」的窘境。這時候它進退不得,只能透過手機向我求救,替它鬆綁。
因為沒先畫好樓板地圖,它這裡掃掃、那裏刷刷,一間掃過就往另一間探險,這樣沒頭沒腦地吸塵吸了一、兩個小時,從南蠻掃到北夷去了,結果在離基地超遠的邊陲地帶,它突然大喊「回家去!」。因為第一次出任務,非熟門熟路,它東轉轉西探探,雖然沒有霧迷津渡,卻因為精疲力盡,在回家的路上掛了!
我只好把他抱回去給它母親,送到她懷裡充電讓它重生。
掃地機器人的作息靠app透過手機來設定與排程。一開始我就按照說明書指示下載安裝;可是啟動app之後,手機上只出現這樣的畫面:
和其他的app很不一樣的是,它的三分之二畫面留白,上端只看見機器人的名字(塗黑處)、充電情況以及「開始」的按鈕。最下端則只有Home和Profile兩個按鈕。
說明書雖然說機器人會花幾分鐘時間快速繪製樓板圖,卻沒有指示如何啟動繪圖的功能,因此直覺以為按上方的「開始」鍵之後,機器人會在第一次出任務時畫出樓板圖,然後在app的空白處展開所有的設定功能。
只是每回按了「開始」,掃地機器人就是出門努力這裡掃那裏掃,掃到精疲力盡之後趕緊回家充電。這顯然不是我預期的狀況。
我用聊天功能詢問製造商的客服部門,並將app畫面傳給客服人員看,她想了半天,建議我在那一大片空白處按按看能否進入細部功能畫面。看來她比我無知,因我早已在那片空白處按過無數次卻毫無反應。疑惑未解。稍後,我再一次求助客服,另一位小姐告訴我試試按上方有機器人名字的那一塊。
Halleluia! 終於找到了門路。如同走過窄小的隘口進入桃花源,所有細部的功能設定都出現了。於是一帆風順。(這樣的設計,是程式設計人員太高明還是我太老太笨?)
掃地機器人出動繪製樓板地圖時,沿著牆邊走,app上也逐漸出現房間、工作室、起居室、廚房、客廳等等,很快就把家裡的地圖畫了出來。我把地圖規劃成三個區(zone),分別指派掃地時間,讓機器人知道哪一天、甚麼時刻掃哪個區。
果然,從此掃地機器人每次出任務都能仔細地打掃,然後臉不紅氣不喘地回到它的基地,把掃起來的塵埃吸進基地上的垃圾袋;兩個月或更久之後,垃圾袋裝滿了,才取出來置換新的垃圾袋。
日前因為旅遊出了遠門,我還是能夠透過手機上的app,查看它的工作日誌,不是看它有沒有偷懶,而是查看它有沒有跌翻了或被電線纏到腳。這小伙子的字典裡根本沒有「偷懶」、「打馬虎眼」這些詞!
最讓我驚喜的是,有一次意外地把隔間的房門關了起來,掃地機器人被擋了下來,但它竟施施然繞道廚房,從另一頭的房門進入設定打掃的房間執行任務。果然是個不打折扣、使命必達的小精靈!
(方齋夜話 23)
(作者為南加台僑)
附記:
掃地機器人追溯起來已有四十年的歷史了。
上個世紀的8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Rodney Brooks教授發明了第一台能夠自主導航的機器人,名叫Allen。這台機器人使用紅外線傳感器來探測周圍環境,並使用簡單的演算法規劃清掃路線。這是掃地機器人的濫觴。
1997年,瑞典Electrolux公司推出了第一款量產的掃地機器人Trilobite。這台機器人採用了圓形的設計,並配備了兩個旋轉刷和一個吸塵口。它能夠在室內自由移動,並通過碰撞來感知障礙物。
2002年,美國iRobot公司推出了Roomba系列掃地機器人。Roomba系列掃地機器人採用了更先進的導航技術,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清掃。此外,Roomba系列掃地機器人還配備了多種功能,如自動充電、預約清掃等,使其更加智能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掃地機器人的功能和性能也不斷提升。如今,掃地機器人已經成為家庭清潔的家電之一。
到了2020年代,掃地機器人也進入智能時代,配備了雷射導航、吸塵之外還能擦地板,並且能夠在硬木地板和地毯之間來去自如。
二十年前最有印象的就是Roomba。這款掃地機器人名字取得很棒,光念名字就很有浪漫的感覺。
iRobot (Roomba的製造商)現在已經無法一枝獨秀,因為競爭者群雄並起,許多新廠家的產品品質都很吸引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