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6, 2024
Home科技世紀寰宇搜奇探索宇宙暗能量 NASA將發射「人造恆星」

探索宇宙暗能量 NASA將發射「人造恆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多家大學合作,將在數年內發射人造恆星,向地球發射雷射光,來校準地面望遠鏡對星體亮度的觀測,以利製作更精準的天然恆星亮度目錄,將有助於對恆星演進、甚至宇宙暗能量有更多了解。

這項任務根據紀錄光度標準星著名的美國天文學家蘭多特(Arlo Landolt)之名,命名為「蘭多特任務(Landolt Mission)」,這顆人造恆星大小如鞋盒,預定2029年升空,部署到地球同步軌道。這項斥資1950萬美元的任務,由NASA、美國國家標準與科技研究院(NIST)以及1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地面控制中心設於美國喬治梅森大學。

參與研究的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團隊指出,這顆人造恆星將幾乎完美地模擬天然恆星的特色,在地表上空約3萬5700公里的高度,利用其配備的8具雷射儀,以事先設定好的精準光子發射率,向地球上發出8道光束,地面望遠鏡將觀測地球大氣層會吸收掉多少雷射光,然後與約60顆天然恆星的觀測亮度比較,據此製作出比數十年來傳統觀測更精準的恆星亮度目錄。

「蘭多特任務」首席研究員、喬治梅森大學天文學副教授普拉夫坎(Peter Plavchan)說,「當我們用望遠鏡看一顆恆星,沒人能以所需要的精準度告訴你,這顆恆星發出的亮度。現在,我們將能夠以0.25%的精準度,知道這個光源每秒發出多少光子」。

更精準的恆星亮度數據,可提高對恆星大小、年齡、結構,和釋放多少能量等的測量準確性,天文學家可利用這些數據,增加對恆星演進和系外行星,以及宇宙中神秘的暗能量和膨脹速度的了解。佛羅里達大學天文學助理教授塔雅爾(Jamie Tayar)樂觀認為,這項任務也有助於找出適居帶,也就是太空中條件適合水和可能的生命存在之區域。自由時報0619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