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5 10 月, 2025
Home政治評論股市創高,人民樂觀;藍白焦慮,矛盾盡現( 蕭錫惠 )

股市創高,人民樂觀;藍白焦慮,矛盾盡現( 蕭錫惠 )

台股 8 月 18 日收盤再創歷史新高,衝上 24,482 點。對台灣社會而言,這是集體信心的展現:即便全球政經局勢動盪,台灣人民依然願意把資金投入市場,押注台灣的未來。這樣的氛圍理應是全民共享的榮景,但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卻在這股樂觀聲浪下顯得焦慮。

經濟挑戰:關稅風險與在野憂慮

在野黨最常掛在嘴邊的,是國際經濟壓力。川普政府重新執政後,重推高關稅政策,尤其針對台灣半導體祭出 20% 至 100% 的懲罰性關稅。這確實可能影響出口與經濟成長,對產業長期布局帶來壓力。

然而,短期的市場氣氛卻完全不同。台股上揚的背後,是台積電、AI 供應鏈以及整體科技產業的全球需求支撐。人民在此刻看見的,是「台灣依舊能賺錢」的事實。這種落差,正好突顯了在野黨的論述困境:當多數人看到的是信心與成長,他們卻只能反覆強調危機。

政治效應:執政黨得利,在野黨失語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表現往往與選舉結果緊密連動。當股市創高點,社會普遍感受經濟榮景,執政黨自然獲得加分。相對地,國民黨與民眾黨想藉「經濟悲觀」來攻擊政府,就顯得格格不入。

更弔詭的是:

國民黨一向主張「唯有兩岸和緩,台灣才有錢賺」。然而現實卻是,即使中共軍機繞台不斷,市場依然看好台灣。這讓國民黨的經濟論述失去說服力。

民眾黨強調「理性監督」,卻無法在榮景氛圍中找到切入點。當人民關心的是未來產業與國家競爭力,僅僅重複批判「風險很大」並不足以形成吸引力。

信心的投票:

人民押注台灣

台股的高點當然不是永久保證,未來仍會有外部衝擊與內部調整。但重要的是,台灣人民在此刻以行動表達信任。這種信任,不只是對半導體與科技的押注,更是對 民主制度、自由市場與國際結盟的押注。

結語:

人民樂觀,股市創高;在野焦慮,矛盾盡現。國民黨與民眾黨若仍困於「危機論」與「悲觀說」,不僅難以撼動執政基礎,反而會被視為唱衰台灣。民主政治的競爭,不是比誰更能危言聳聽,而是比誰能在人民已有信心的基礎上,提出更具遠見的藍圖。否則,在野黨真正失去的,不只是論述主導權,而是人民的信任。(作者為美東台僑)0818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