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Home專欄Beckon瞭解威權性格選民 國家政策才能對症下藥(Beckon)

瞭解威權性格選民 國家政策才能對症下藥(Beckon)

Beckon

威權性格這題目學界對它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讓川普選上美國總統的基本盤選民有相當高的比率有威權性格,威權性格和選民的類似心態就必須探討瞭解,國家政策才能對症下藥滿足選民的需求;進而降低政黨競爭的極端對立,避免國家政策被極端派綁架。

威權性格是預測選舉的指針

2016年川普讓人跌破眼鏡的初選出線並當選美國總統,主要媒體分析初選前後的民調後,幾乎都認為支持他的基本盤是收入低、教育程度低、沒搭上經濟發展火車的藍領白人。

2015年12月,麻州大學博士候選生Matthew MacWilliams 和麻大做的民意調查包括四個問題。問受訪選民下面四個問題哪個選項比較重要:(1) 尊重或獨立的孩子 (2) 順從的或自力更生的孩子 (3) 有良好的舉止或體貼的孩子 (4) 彬彬有禮或有好奇心的孩子。每個問題的第一個選項顯示威權性格的傾向。分析調查結果後,他2016年6月在美國重要的政治評論Politico網站為文指出,預測選民是否會投票給川普最好的指針是選民是否有威權性格,而不是種族、收入或教育水準。他也建議民調機構將受訪選民是否有威權性格列入問卷內。可惜這建議沒被採用。

大選後,有幾位著名的專家學者分析累積的資料後贊同Matthew MacWilliams的看法。2018年4月23日賓州大學教授Diana C. Mutz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的Status Threat, Not Economic Hardship, Explains the 2016 Presidential Vote報告和Matthew MacWilliams的意見有不謀而合之處。Mutz教授指出經濟困境無法解釋2016年總統選舉的結果。川普能贏主要是他善於利用白人對現況改變和優越感消失的恐懼來爭取選票。

威權性格造成政治極端化

第二世界大戰後學者試圖瞭解,為什麼當時民主的德國人會讓希特勒上臺而且參與或容許他屠殺猶太人。威權性格是這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名詞。MacWilliams的文章引起當時任職美國之音(現在任職紐約時報)記者Amanda Taub的興趣。她研讀這方面的文書和訪問有關的學者後的綜合報導包括下列幾個要點:

1. MacWilliams所指的威權,不是獨裁專制。而是選民的心理特徵。其特點是渴望維持現有的社會秩序和恐懼外來的影響。在這裡,社會秩序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特定關係與行為準則。例如:社會地位和群體優越感的消失,移民對社會關係、習俗等的影響,就是破壞現有的社會秩序。

2. 超過40%的美國白人有「高」或「很高」的威權性格。而這威權性格常是潛在的,在受到威脅的恐懼感產生後才顯現出來。

3. 美國政治兩極化的主要原因是70年代以來民權運動、移民開放和全球化帶來的社會秩序的變化,導致選民顯現其威權性格。加上共和黨將自己定位為:傳統價值觀和法律和秩序的黨;逐漸的將本來屬於民主黨的威權性格選民吸入共和黨。政治兩極化的主因是威權性格支持者的聲音已大到足以左右共和黨的決策;不是一般猜測的有利於共和黨的選區劃分或政治捐款。

4.  當有威權性格的人感到威脅時,他們的憂懼比一般人強且深,會希望有個敢挑戰現存規範且強有力的領導人;期待他採取任何必要行動來保護他們讓他們安心。川普忽視傳統與普遍被接受的規範,信口胡言毫無顧忌地批評媒體和與他意見不同的人,而且立場一天數變。他的言行剛好俯和威權性格選民的需要,因而當選。

探討威權性格的必要

候選人必須瞭解選民才能得到選票、才能代表民意。當政者必須瞭解選民投票行為的原因,才能制訂國家需要的政策。從上述的介紹可知道設法提高藍領白人的收入,無法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無法降低政治對立。因為它治標不治本,沒針對心理狀態下藥。

台灣的社會結構與群體關係和美國不同。美國的研究報告不見得能適用於台灣。但是實行民主近250年的美國都有威權性格選民了,台灣也很可能有。說不定柯P現象就和它有關。

威權性格是一種心態。要改變它比實現一般的政見難。但台灣應瞭解它,國家政策才不會被似真實假的現象物誤導。也才能預防中國和有心者故意製造讓威權性格顯現的環境,而趁機奪利。0428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