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機動多管火箭砲,以其英文首字縮寫的音譯,俗稱「海馬士」,這幾年於俄烏戰爭大顯神威,烏克蘭以海馬士屢屢重創俄國重要軍事裝備。比起烏克蘭,美國更重視台灣,烏克蘭目前取得24套海馬士,美國則軍售台灣29套海馬士,去年9月第一批11套已交付國軍,相關人員訓練也緊鑼密鼓,4日,國軍宣布台灣正式有了第一個海馬士連。
過去台灣倚靠的多管火箭武器是中科院自力研發的雷霆兩千,於一九九七年公開,二○二○年量產,二○一二年起逐步實裝到陸軍各軍團,在當時,有「台灣守護神」的稱號,因為雷霆兩千能大面積地毯式的炸翻一個特定區域,也就是說,不論是對付登陸前的舟波集團,還是敵軍登陸後集中在沙灘上時,以雷霆兩千攻擊,能一口氣殲滅,且雷霆兩千是車載系統,發射完立即轉移,可提高戰場的生存性。
但是經過十幾年,軍事科技又更發展,雷霆兩千逐漸「走下神壇」,相較於海馬士,雷霆兩千不僅射程較短,且無法像海馬士精準摧毀目標,只能大範圍殺傷,要達到地毯式殲滅目標,一波齊射的彈藥損耗相當大,不僅要準備能夠多波次射擊的彈藥製造與儲存維護成本高,真的開戰時兵荒馬亂,不見得能順利取得彈藥庫存。
正如同雷霆兩千的狀況,台灣近十幾二十年來,自馬英九時代荒廢軍備,甚至連兵役都只剩下四個月,防衛戰力不但沒有提升,反而倒退,而同時,中國狼子野心大舉提升軍備。若是中國攻台的能力大幅上升,逼近或追過台灣防下第一擊的能力,中國投機攻打台灣的風險會巨幅提高。
美國早已察覺這樣的危險性,所以不斷加強印太軍力佈署,更屢屢建議台灣必須提高國防預算、延長兵役,並加速軍售出貨台灣,賴清德總統亦全力推動備戰求取和平的正確戰略,海馬士連的成立,標誌著台灣從醉生夢死中覺醒,不僅是展現自衛的決心,實際上也正在快速提升防衛能力,每天都讓台灣變得更安全。
海馬士連的成立,可說讓台灣防衛進入新的節點,但是並非海馬士就是新一代的「台灣守護神」,要確實保衛台灣,還須全民繼續支持賴總統的提升備戰國策、提升國防預算、支持軍購也鼓勵自行研發,同時提升軍人社會地位,讓優秀人才願意從軍。
最重要的是:堅決反共,徹底唾棄持投降論的政客,讓他們全數落選、罷免,讓敵人知道台灣沒有人會投降,知難而退,因而不會發生戰爭。這樣的堅定抗敵意識,就是真正的「台灣守護神」。
(作者為總統府國策顧問、福和會榮譽理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自由時報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