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至今八十年,在冷戰期間雖有韓戰、越戰等局部性衝突,但在美蘇「保證相互毀滅」的核威懾下維持恐怖平衡,並未爆發大規模戰爭。然而,近年地緣政治對撞、經貿摩擦、文化價值衝突、民族主義對抗氛圍日益高漲,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川普關稅戰開打,全球對抗氛圍達到頂點,令人憂心世界大戰再次爆發的可能性。
世界大戰是否可能爆發,可以二戰的災難作為殷鑑,再對照今日世局的發展軌道,探討大戰發生的可能性。二戰發生的原因錯綜複雜,但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現象,就是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侵略者皆宣稱不惜以戰爭為手段,先破壞再創新,要完成歷史使命,打造文明的新境界。二戰前,納粹德國楬櫫「千年帝國」的宏大藍圖,視猶太人等為劣等人種,犯下種族大屠殺的罪行;義大利墨索里尼則有打造「新羅馬帝國」的野望;日本軍國主義者也打出「大東亞共榮圈」旗幟,宣稱協助亞洲國家脫離西方殖民主義的牢籠,實際上卻是打造一個更殘暴的東方殖民帝國。這些案例顯示,侵略者總以實現歷史使命,創建「美麗新世界」為號召,卻為人類帶來破壞、滅絕的悲運。對照當前的世局,主要的衝突元素同樣是民族主義。一方面,來自原共產帝國,尤其俄羅斯與中國,對於以民主自由價值所建立的全球經貿秩序與地緣政治版圖的挑戰。俄羅斯強人普廷視入侵烏克蘭作為恢復大俄羅斯榮光的聖戰,成為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然而,全球和平的潛在威脅則來自三、四十年來,利用西方資本與技術崛起的中國。中國擺脫了貧窮落後,實為百年難得的機遇,卻未以促進民眾福祉為優先,反而積極擴張軍備,企圖打造一個軍事強權。尤有甚者,曾深受殖民帝國蹂躪之苦,一旦走上復興之路,理應對內推動民主人權,外則反對戰爭,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己任,才會成為受到世人敬重的大國。豈知中共不此之圖,反而打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旗幟煽動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對人民進行仇恨教育,意圖打倒它眼中的美帝與具有「血海深仇」的日本,以及併吞「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台灣,完成所謂的「祖國完全統一」,並以此作為軍事騷擾台海、南海、東海的藉口,升高區域衝突的風險,尤其與美國對撞的危機。
另一方面,愛國主義風潮則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時提出的抗中政策,接任的拜登總統則持續鞏固此一趨勢,而再度回任總統的川普更以關稅戰將抗中拉升到最緊繃的程度。川普是商人出身,最重視交易是否公平,因此強烈不滿中國長期採取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排斥美國商品與投資,造成美國的龐大貿易逆差,因而對中國要求公平交易更甚於自由貿易。這是川普不得不發起對中貿易戰的最重要原因。中國近半世紀的崛起,起因於美國故總統尼克森為聯中制俄,打開中國鐵幕大門,解鎖中國的封閉狀態,納入世界經貿體系,開啟其快速的成長。但中國壯大後,並未進行民主改革,反而更加強化中共的極權統治。尤有甚者,經濟上,中共欲以「中國製造二○二五」提升中國由「代工的世界工廠」成為「製造強國」,企圖「彎道超車」,達成毛澤東時代未完成的「超英趕美」野心;軍事上,中國軍費連年大幅增加,已成為世界第二高,而且,大幅強化核武力與海軍,凸顯由陸權轉變為海權國家的企圖,並頻頻在東海、台海、南海挑釁生事,意圖突破第一島鏈,與美國共管太平洋。因而,川普的貿易戰是對尼克森以來中國政策的撥亂反正,但中國已然壯大,而且獨裁體制本質不變,自恃「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中國人可以吃草」、「自力更生」,故而採取與美國對抗的強悍姿態,揚言奉陪到底,使得衝突的風險激增。
其實,民族主義雖是中共政權的保命符,但其論述卻完全禁不起檢驗。例如,把美國打成美帝,列為中國的首要敵人。但檢視二戰的歷史,美國非但不是中國的敵人,反而是最大的恩人。如果不是美國對中國的軍援,以及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單靠中國的抗戰,不但日本不可能無條件投降,甚至中國可能被日本征服,淪落亡國的命運。其次,二戰已結束八十年,中國仍未停止對日本人的仇恨,彷彿當下中日戰爭仍在進行。事實上,二戰的三大元凶德義日,只有日本不被原諒,那是因為中共藉著操作仇日的民族激情,轉移民眾對專制獨裁統治的不滿。否則,日本人殺害數百萬中國人,但毛澤東卻殺了數千萬中國人,但對日本人的仇恨不共戴天,毛澤東統治卻被視為天大的恩情,受到永恆的愛戴?
中國若侵略台灣,恐將引發世界大戰。不幸的是,中國侵台的可能性日漸提升,已有各種版本與推論,顯得風聲鶴唳。尤其,當前的關稅戰嚴重衝擊中國,中共在經濟日益蕭條,無力抗美之下,是否會對台灣採取不理性作為,以轉移民怨,國人不可輕忽,必須強化防衛決心,提防中共玉石俱焚的盲動,化解一切可能的危機。自由時報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