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政策已超越單純的經濟範疇,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的重要挑戰。在其「美國優先」的旗幟下,關稅不再僅是貿易調節工具,而演變為強硬的談判武器,甚至成為經濟戰爭的關鍵手段。這不僅重塑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也使全球市場陷入不確定性與動盪。作為全球供應鏈核心一環,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必須採取更前瞻的策略,以確保經濟穩定與國家安全。
國際局勢顯示,貿易戰的影響已不限於經濟層面,而與地緣政治風險緊密交織。台灣不能只專注短期貿易損益,而應正視貿易戰背後潛在的安全威脅,進一步提升國防預算作為應對之道。歷史與現實證明,經濟競爭與安全戰略相輔相成,當貿易衝突升級為全面對抗,軍事實力往往成為國家博弈的關鍵後盾。川普的政策轉向不僅可能衝擊台灣的經濟前景,更可能動搖美國對台戰略承諾的力度。唯有強化自身國防能力,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台灣才能在美中角力維持不可或缺的戰略地位。
令人遺憾的是,台灣內部仍有國會議員無視國際風雲變幻,執意削減國防預算或凍結關鍵軍事項目,陷國防政策於不穩。這不僅直接削弱台灣的防衛能力,也讓國際盟友對台灣的承諾與意志產生質疑。如此目光短淺做法,不僅危害國家安全,更可能削弱台灣在國際談判桌上的籌碼。台灣亟需「清理戰場」,淘汰那些罔顧國家利益、只顧黨派私利的議員,讓立法院成為捍衛國家安全的堅實後盾,而非內耗的溫床。
在此關鍵時刻,台灣選民的角色至關重要。民眾應提高警覺,辨識漠視國家安全的政客,透過民主機制選出維護台灣長遠利益的代表。國防預算的穩定與合理配置,是台灣在動盪國際環境中生存的根本保障。只有確保國防資源免於無謂削減,台灣才能在全球經濟與安全的雙重變局中站穩腳跟,守護長遠的繁榮與安全。這不僅是財政政策的抉擇,更是攸關國家存亡的當務之急,台灣沒有猶豫的餘地。
(作者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台灣師大)自由時報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