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亞」等三位中配網紅因宣揚武統論,遭移民署撤銷居留許可,並裁定五年內不得來台居留的處分。此一事件在有心人士蓄意引導下,扭曲為台灣沒有言論自由,以及賴清德箝制親中言論。支持亞亞者,恰恰與質疑賴清德意圖實施戒嚴統治,是同一批人、同一口徑;而贊同取消亞亞居留許可者,認為過去不管是行政部門與法院對與中共統戰有關的案例,往往過度輕忽,造成國安的大漏洞,因而對賴總統提出包括恢復軍事審判等十七項措施因應中共日益強化的威脅,大多給予肯定。
事實上,亞亞等武統論的聲援者,以藍白政客及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七十五位學者聲明最受矚目,其批判焦點皆以言論自由為掩護,公然為主張武統論─這種連先進民主國家都不容許的鼓吹戰爭言論─極盡辯護與攻訐政府之能事。陳培哲等人的聲明更不倫不類地指控賴清德政府即將步上納粹德國覆轍,將台灣推向極權獨裁的深淵,並使其陷入一場瘋狂的戰爭災難。而他們之中也有人在烏俄戰爭時,以「反戰」、「和平」之名,援用過時的「反美帝」概念,美化侵略者俄羅斯,片面要求烏克蘭停止反抗,以及美國不再軍事援助,停止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這些人所謂的和平,是對強權低頭妥協,才能避免戰爭的發生;而強權的侵略行動是對鄰國挑釁的「正當防衛」。然而,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證明這種向強權低頭的主張,不僅未能避免戰爭,反而變相成為對侵略者的鼓勵,帶來更大的浩劫。
亞亞等三位中配被廢止居留許可事件,衍生兩個值得政府檢討的現象︰一是民主國家言論自由的法律界線;二是中共對台進行認知戰、法律戰、文化血緣戰等,已經嚴重危害台灣的民主與安全。故而,台灣如何透過這些事件的討論,喚醒民眾提防中共的無聲滲透,確保台灣的民主與主權,乃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尤有甚者,被戲稱為「亞亞出任務」固然失敗,相對的也凸顯中共對台統戰既深且廣,深入台灣的各個角落。最重要的變化是以前親中對於政黨、政客而言,是隱晦不明的,但這幾年親中者大都不再掩飾,紛紛以「兩岸一家親」取代「一國兩制」,企圖對國人美化中共的醜陋面目,日前國民黨的「金門坦克」陳玉珍還公然對統戰「說文解字」。陳表示,「統戰」是「統一戰線」,目的是化敵人為朋友,不必將之污名化。誠然,統戰是統一戰線的簡稱,但四個字簡寫為兩個字,並不會因此減少它的邪惡目的。毛澤東提出中共奪權的「三大法寶」︰黨的建設、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可見,統戰與武裝鬥爭是中共消滅敵人的文武兩條路線。統戰的重要策略,就是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悲哀的是,當主要敵人被打倒後,次要敵人便會自動升級為主要敵人,成為另一波鬥爭的主要目標。由此可見,防範中共日益強化的統戰,台灣必須建立強大的團結意識與防衛韌性,而不是望文生義,陷入自我幻想的困境。
統戰成為中共對台的無聲滲透,為害之大,亞亞是最典型的案例。亞亞等三位中配長期在台拍短影音,宣傳「偉大的祖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盼望解放軍早日解放台灣,一覺醒來路上「插滿五星旗」,諸如此類的武統言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亞亞直播的流量密碼,更在於讚揚中國、同時貶低台灣,不但閱覽數上千萬人次,更明顯在合理化解放軍一旦侵台,乃是在「解救台灣同胞」的正義之師。這種言論明顯踩踏言論自由的紅線,依法對其懲處,是合法合憲,保障台灣安全的必要之舉。但聲援亞亞者,卻高舉言論自由大旗,強烈批評賴清德將中國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壓迫異議,造成兩岸緊張,恐種下戰爭的禍端。令人質疑的是,這些捍衛亞亞的言論自由者,指控亞亞只是說了賴清德不喜歡的話,便被驅逐出境,但這些人批判民進黨政府時義正詞嚴,但對於只因在台出版與中共史觀不同的中配富察,最近被中共判刑三年,從未見聲援亞亞的藍白及學者有過隻字片語的聲援,譴責中共迫害。如此雙標,曝露彼等除了親中,別無是非可言。
中共對台統戰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而在台的三十多萬中配確實有少數因利益的誘惑,或負有特殊任務,在中共平台上發布「愛中貶台武統論」,恐為中共犯台進行輿論鋪路,甚或扮演內應;但這種對台灣的危險性,卻被藍白與親中學者以言論自由轉移話題。如果這些人對於言論自由的標準是一致的,至少動機上是可以理解,然而他們在台高舉言論自由大旗,強烈抨擊台灣之餘,對於亞亞回到「萬劫不復的深淵」後,為何消聲匿跡,並未稍有質疑?對於多少台灣人在中國被消失,也同樣視而不見。這樣的政客、學者已在有意無意間淪為中共的附隨組織,成為台灣抗中保台路上的攔路虎。自由時報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