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 5 月, 2025
Home政治評論民進黨應積極介入罷免(翁達瑞)

民進黨應積極介入罷免(翁達瑞)

返台期間,我深切體會民眾對國會亂象的無奈,並認為民進黨束手無策,因而形成罷免藍白立委的氛圍。未料在柯建銘提出大罷免的呼籲後,民進黨內部竟出現踩剎車的聲音。

選舉與罷免是對應的兩個民主制度設計:選舉失誤可透過罷免矯正。民主政治也是政黨政治,因此選舉失利的政黨應該扮演罷免的推手。既然大罷免的號角已經響起,民進黨就應積極介入,理由如下:

#敗選事主

去年的立委選舉,民進黨失去立法院的多數席次,才讓藍白立委有作亂的空間。立院主導權易手的責任當然在選民,但民進黨的提名與輔選策略也有檢討的空間。

公民團體站出來推動藍白立委大罷免,等同承擔投票錯誤的責任。既然民進黨也要負起敗選的責任,當然不能與公民團體保持距離,反要積極協助罷免的推動。

#補選主角

罷免成功的下一步就是補選,民進黨勢必會提名人選參戰,接收公民運動的果實。若民進黨繼續與公民團體保持距離,那就成為免費午餐的享用者。

如果民進黨不想介入罷免,那就不應該參加補選,把機會讓給推動罷免的公民團體。只要民進黨想扮演補選的主角,那就必須積極介入罷免的推動。

#資源挹注

民進黨擁有龐大的資源,包括地方選情的掌握、動員群眾的能力、還有人力與物力的提供。這些政治資源來自支持者,用途當然包括對公民團體的挹注與回饋。

此次的藍白立委大罷免牽涉眾多選區,所需的資源遠超過公民團體的負荷。如果民進黨選擇不介入,儘管民氣可用,大罷免仍可能因為資源不足而失敗。

#前車之鑑

去年的拆樑行動,民進黨選擇不動員,坐視公民團體孤軍奮戰,最後以一萬七千票落敗。若民進黨積極介入罷免的推動,這個票數差距並非不可克服。

稍早的罷韓行動也由公民團體主導。罷韓成功後,公民團體就地解散。民進黨提名陳其邁參加補選,收割公民運動的果實。

多年前,加州居民成功罷免民主黨的州長,推動者就是共和黨,補選勝出的也是共和黨的提名人。選舉與罷免都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政黨的參與天經地義。

#結論

長久以來,民進黨只參加選舉,不介入罷免。對於有任期限制的公職,罷免是非常手段。這也許是民進黨態度遲疑的原因。然而藍白立委的作亂已超出常理,民進黨應承擔起矯正的責任,積極介入罷免的推動。(美國大學教授)0117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