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身為立法院長,肩負議事中立、協調黨派、以及拓展國會外交的重任,他就任時也自詡要為國會帶來新氣象。從前述標準觀之,韓這一年來的做法,無疑是取繩自縛於黨派立場及利益,甚至成為國會亂象的加害者;儘管他反駁被國民黨鷹派綁架,但遭逢民進黨團提案「罷免」,何嘗不是自作自受。
從議事運作來看,本屆立委爭議法案頻出,立法院長也參一腳。領銜提出花東三法中的環島高鐵條例草案與國六東延特別條例草案,除法案涉及錢坑爭議,也為大踩議事中立紅線起頭;院會去年十月中旬處理總預算案議程時,韓刻意以慢動作反覆宣讀,為遲到的國民黨立委爭取時間投票,形同協助封殺總預算案。
針對本屆最具衝突性的國會擴權法案,韓國瑜採用舉手表決,雖符合法定職權,但因無法確實掌握人數,多次造成重複計票等情況,且因無法記名,削弱議事透明性,讓民眾無從追究立委責任。到了近期的憲訴法、選罷法和財劃法三大爭議法案,韓國瑜故技重施,不受尊重。
政治乃折衝之術,公道伯至關重要。藍白兩黨多次悖離「委員會中心主義」的專業審查,韓國瑜協商時卻只讓朝野立委和官員各說各話,最後裁示依程序處理、訴諸院會表決,流於過水般的形式程序,甚至未經討論就丟包立委或黨團提案版本。
在中國持續壓迫下,國會外交成為台灣拓展國際空間重要戰場。當民進黨團提出呼應國際友人的「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不涉台灣主權」聯合聲明,韓國瑜卻選擇迴避、甚至切斷直播,錯失一展國際視野的契機。
韓國瑜縱容國民黨團及傅崐萁阻撓選罷法、財劃法咨請總統公布,終致罷韓怒潮再起。立法院所代表的是全國民意,韓從議事中立、協調能力到國會外交,均未能秉持全民院長定位。若難以突破黨派束縛,重建議事公正及國會信任,面臨「罷免」也是剛好而已。自由時報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