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率團訪問台灣,證明他是個說到做到的人:把特別委員會搬到台灣來。
特別委員會於去年一月十日成立後,蓋拉格即有在台灣召開聽證會構想,強調此舉可清楚傳達強烈力挺台灣的訊息。惟受限於眾議院議事規章不允許委員會經費運用於海外,此構想難產,但蓋拉格並未輕言放棄。此次特別委員會首度組團訪台,囊括跨黨派五位成員,民主黨籍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也同行,就是他堅持到底的證明。
特別委員會從無到有,共和黨籍蓋拉格是最大功臣,過去一年來密集曝光度與強大影響力,有目共睹,不同黨的克利什納穆希並非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而是一路相挺的夥伴,兩人跨越黨派鴻溝、合作無間,宛如相得益彰的紅花綠葉,尤其克利什納穆希的少數族裔背景,讓特別委員會避免陷入種族歧視偏見的誤區。
身為移民第二代的克利什納穆希,是美國史上第二位出生在印度的眾議員,在他二○一七年首次當選時,距上一位印度出生的眾議員已是六十年前。他在新德里出生後三個月,隨父母移民美國,小時住在免費公共住宅,靠低收入戶食物券維生,仰賴獎學金與助學貸款支持,一路攻讀至哈佛法學院,擔任律師後轉戰政壇,連任四屆聯邦眾議員。克利什納穆希則是特別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議員兼眾議院民主黨黨團助理黨鞭,是第一位擔任國會委員會主席或首席議員的印度裔美國人,成為典型美國夢的象徵。
蓋拉格與克利什納穆希一致強調「跨黨派合作」的重要性,絲毫不給予北京當局任何見縫插針機會,因特別委員會若內部分裂對立,最後將一事無成,最高興的人就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無論召開聽證會或出席重要場合,蓋拉格往往偕同克利什納穆希一起現身,毫無個人英雄主義作祟,不會獨霸舞台作秀,而克利什納穆希總是站在同一陣線,全力支持蓋拉格。總統蔡英文接見訪問團時,蓋拉格與克利什納穆希先後發言,完全體現這樣的合作默契。
美國政爭惡鬥加劇,甚至埋下蓋拉格主動放棄今年十一月競選連任的導火線。儘管如此,蓋拉格始終致力調和兩黨不同立場,促成彼此捐棄成見,堅定凝聚特別委員會的強力抗中共識,在一團混亂中眾議院是難得特例,是台灣立委效法的榜樣。
(作者是企業專業經理人)自由時報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