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 11 月, 2024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川普勝選 台灣的因應策略(廖明輝)

川普勝選 台灣的因應策略(廖明輝)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FR)研究員戴維·薩克斯(David Sacks)日前發表《川普會放棄台灣嗎?》,建議台灣應增加國防支出,加強與日本的安全夥伴關係,並展示作為美國經濟夥伴的價值。川普政府明年一月上任後,可能會向台灣施壓,要求提高國防預算,儘管台灣已增加明年國防預算7.7%,達到新台幣6,470億元,占GDP約2.45%,但仍與川普漫天開價的不可能數字10%GDP相距甚遠。台灣需要認真思考逐年提高國防預算至GDP3%或甚至5%的可能性。此外,川普對「台灣沒有給予美國回報」的不滿情緒,可能促使他停止對台灣的軍援,並順勢要脅台灣須為美國的軍事保護買單。

川普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若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徵收額外關稅,亦即徵收150%至200%的關稅以為回應。被問及是否會動用軍事力量保護台灣時,川普態度模糊,強調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關係良好,認為「不用動武,因為習近平尊重他」。自稱為「關稅人」的川普再次用關稅回應台海問題,但這是否足夠嚇阻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也值得注意。

川普關注雙邊貿易平衡,將貿易逆差視為經濟不公平的象徵,美國在二○二三年對台灣的貿易逆差達四八○億美元。川普可能會施壓台灣購買更多美國商品或放寬對美元的限制,以減少貿易逆差。這種聚焦於經濟的做法,顯示川普對台灣的立場將更傾向於經濟利益。川普可能直接要求台灣支付「保護費」增加國防預算以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台灣恐怕難以拒絕。但台灣可順勢要求美國除了六十六架F-16V戰機外,再出售台灣最先進的F-35戰機以強化未來對中國的威嚇力量。此外,台美在武器系統合作,特別是無人機等領域,也有助於鞏固雙邊的軍事合作。同時,台灣可以運用「在岸外包」於美國投資製造的經濟模式,例如台積電在美國持續設廠,增強台美經濟合作關係與高科技鏈結。

川普當選,代表美國將走向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因此,台灣需要加強自我防衛,並尋求更多區域夥伴,例如日本的支持。至於川普如何看待台灣,答案或許在他對美國利益的最終衡量,而非單純的盟友關係。台灣須少談理念與價值,多用川普容易理解的商業交易語言與其溝通,務實討論如何彼此互利與滿足雙方供需。面對善變的川普政府,台灣須自助人助,做好萬全準備以因應各種可能情境。例如,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已採取「台灣加一」策略,要求供應商將製造業務移出台灣,到越南或泰國等地進行生產以避免地緣政治風險。台灣企業可以因勢利導來滿足客戶需求,並加速全球布局以壯大台灣。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自由時報1106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