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7 12 月, 2024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世人從川普遇刺看到的美國(自由社論)

世人從川普遇刺看到的美國(自由社論)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競選活動中遇刺,震驚各界。這一政治暗殺事件,眾目睽睽之下,子彈橫飛,誤中參與民眾,川普受皮肉之傷,為原已熱鬧滾滾的大選,再添話題和熱度。全案細節仍待調查,但從美國各方反應,足以理出可供借鏡之處。

以當事人的反應來說。川普在特勤人員掩護下離開現場療傷後,旋於社群平台發文,先感謝特勤局和執法人員迅速反應,對遇害者家屬表達哀悼,然後才描述自己遇襲情況及傷勢。川普在被帶離造勢台之前舉起拳頭,高呼:「戰鬥!戰鬥!戰鬥!」而群眾回報:「美國!美國!美國!」這一幕展現其勇者無畏的氣勢。次日,川普再度發文,兩次發文的措辭及關照次序,傷亡民眾仍是他所念茲在茲的,堪稱允當。

再看拜登的緊急應對。他先以書面聲明,慶幸川普平安,為川普及參與民眾祈禱,感謝特勤局,譴責暴力行為,強調全國團結面對。其後在家鄉德拉瓦州發表講話,指責暴力事件的病態本質,不能縱容,人人都須譴責,政府正積極調查案情。白宮稍後證實,拜登已與川普通了電話問安;拜登提到川普,以「唐諾」稱之。

候選人之外,兩黨政治人物的表現也適當有節。拜登團隊在第一時間通令,嚴禁成員擅自評論本案;競選經理及總幹事要求工作人員,不要在社群媒體或公開場合發表相關評論。同時,競選團隊撤下電視競選廣告,預祝川普早日恢復傷勢,並感謝執法人員的快速行動。

主要政治領袖、特別是民主黨政要,也展現風度和氣度,同聲譴責政治暴力。前總統歐巴馬強調,「我們的民主制度絕不容許政治暴力」,此時此刻,美國民眾應重新確保政治文明和彼此尊重。常與川普針鋒相對的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表示,家人也曾遭遇政治暴力,她因此感同身受,對川普平安感到欣慰,「我們社會容不下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另外,包括副總統賀錦麗、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等民主黨人都同聲譴責暴力,祝福川普。

美國之外,全球主要國家領袖同表關切。從歐洲、美洲到亞太地區,各國政要紛紛致意。我國賴清德總統發文,向川普表達關心與問候,強調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民主社會都無法接受。比較特別的,是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不改右派民粹主義本色,把川普遇刺歸咎於「國際左派」:由於選舉失利的恐慌,他們訴諸恐怖主義來強加他們落後的獨裁議程。

在政治立場壁壘分明的美國,米雷伊有其呼應者。共和黨的聯邦參、眾議員都有人把矛頭指向激進左派、民主黨、媒體,宣稱他們把川普描繪為法西斯,妖魔化其政治主張及支持者,仇恨言論直接導致暗殺行動。另一方面,川普一向言論潑辣,也招致激化政治對立的批判。他曾指拜登上任後,美國陷入「大屠殺」,以「害蟲」指稱政敵,把非法移民描述為「動物」,並警告若他未能在十一月勝選,將發生「大屠殺」。

一如其他政治事件,川普遇刺是大事,陰謀論和假訊息自不缺席。「自導自演」是政治暗殺未遂案件常見的說法,這種只憑想像臆測、不必查證的訊息,從川普僅傷耳朵、耳傷是特勤人員所為、中槍後起身「構圖好到不可思議」……不一而足,立即招來「病態」之譏。政治激化的社會,讓陰謀論有其市場,社群媒體氾濫助長假訊息歪風,這也是拜登政府對本案處理力求公開明快的主因。

主流媒體的表現至關緊要。遇重大事件搶新聞,是主流媒體天職,但求快也須求準確,方足以讓公眾掌握真相。美國《紐約時報》、CNN等主要媒體處理本案,大致謹守專業分寸,引述力求有憑有據,鮮少亂自臆測杜撰,以準確報導及持平析論服務公眾。《紐約郵報》卻擺了烏龍,搶先指稱槍手是中國人,消息為特勤局未具名來源所透露。

遇此重大事件,各方也進行反思。拜登對全國講話,呼籲政治降溫,政治不能成為殺戮戰場。川普同意與拜登的競選活動可更為文明,夫人梅蘭妮亞強調「政治只是工具」,不該凌駕於愛之上。雷根的女兒佩蒂(Patti Davis)在《紐約時報》專文,以父親當年躲過暗殺悟得天意,致力結束冷戰;期盼人們以人本和人道回應川普遇刺,放下政治,體會人的脆弱,找回自我,活出意義,改變國家社會。

台灣也有政治過熱的問題,從川普遇刺看美國各界大致以大局為重、呼籲團結、明快處理等危機處理,實有可取法之處。自由時報0715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