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5 1 月, 2025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締結姐妹市 需更多民間參與(丁弘彬)

締結姐妹市 需更多民間參與(丁弘彬)

丁弘彬BBC報導蘇格蘭城市愛丁堡暫停了與高雄市建立友誼城市的計劃。愛丁堡的決定固然令人失望,然而,也凸顯了友好城市和姐妹城市在台灣城市外交的敏感性,及我們可從此事汲取的經驗。

愛丁堡與高雄這次討論的是友好城市(Friendship City)。一般來說,這是一個邁向姐妹市(Sister City)關係的踏腳石。雖然世界各地政府可能有不同過程來批准友好城市或姐妹市協議,但是後者通常需要市議會或縣議會的正式批准,而友好城市協議則不需要。市長或縣長的行政命令通常就足夠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根據BBC報導,愛丁堡和高雄之間的友好城市提案,看來是愛丁堡市議會領袖Cammy Day先生來台訪問時與高雄市政府討論促成的。雖然國際間由地方首長主導成立的友好城市關係並不少,但是,缺乏民間參與和廣泛基層支持的姐妹市計畫在碰到反對意見時就很脆弱。

愛丁堡和高雄要建立友好城市本來是好事一樁,然而因為提案前沒有廣泛的基層支持,中國的影響就很容易在當地形成對地方政府的壓力,進而讓提案告吹。

中國因素在很多時候對台灣的城市外交是很大的阻礙。這一點在已有中國姐妹市或友好城市的國際城市尤其明顯。然而,這並不表示台灣只能棄守姐妹市這個城市外交管道。

根據成功的姐妹城市經驗,一個健全的友誼城市或姐妹城市關係通常由一個草根非政府組織(NGO)支持。這些組織在財政上獨立於市政府,由志願者成員管理。他們是國際事務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市政府的合作夥伴。

除由民間主導外,一個活躍且欣欣向榮的友誼/姐妹城市也需當地社區的廣泛支持。能參加姐妹市NGO的民間人士畢竟少數,但是這些少數熱血支持者可以在社區中影響主要組織或地方領袖對台灣的支持,進而支持跟台灣城市建立姐妹市。如果跟台灣城市建立姊妹市成為地方上的共識,那麼外國地方政府面對中國領事館反對時,就較容易頂住壓力支持台灣。

愛丁堡暫停與高雄的友誼城市計劃,凸顯了城市外交在目前國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從許多國家成功的經驗中我們發現姐妹市的建立以及維繫需要有強有力的社區參與和普遍支持,這樣才能在面對外部壓力時保持穩定和持久。

(作者為美國台灣姐妹市協會會長)自由時報0629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