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30, 2024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回應童子賢的核能立場(杜信龍)

回應童子賢的核能立場(杜信龍)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最近頻頻拋出支持核能的言論,實際上,台灣的能源結構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再生能源的總發電量已經超過了核能發電。

目前,台灣的核能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的約六%。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生質能和地熱能,在台灣的總發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據政府的計劃,再生能源在二○二五年預計將達到廿%的比例。

AI技術尤其是大型深度學習模型和訓練過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這導致了高能耗。因此,未來全球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會增加,甚至外國廠商也要求代工廠逐年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這一現實讓核能在台灣的發展顯得格格不入。

從現實面來看,台灣的人口密度極高,且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這使得核能發電面臨巨大的風險。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及其高昂的成本,以及核災時的疏散計劃等,都需要謹慎考量。這些因素都沒有被充分考慮到,卻是決定是否使用核能的關鍵。

另一個角度來看,俄烏戰爭已滿兩週年,俄軍為削弱烏軍能力,攻擊重要基礎設施,如核電廠,引發核災疑慮。這加速了全球能源轉型,促使各國將再生能源和分散式電網作為優先考慮,增加其彈性。最近中國無人機多次入侵台灣外島領空,政府規劃配置干擾槍以保護核電廠等一級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更加突顯台灣無法承擔核災的後果,核電設施甚至可能加劇中國對台威脅。

童子賢只看到核能的優點,卻忽視台灣使用核能的困境,最近南韓核電廠的核廢水洩漏事故更是警示。核電重啟或延役,不僅是民生經濟問題,更是國安問題。童子賢的立場與藍白陣營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的立場一致,試圖為核電廠延役解套,然而核電廠延役並非最佳解決方案。若持續提出核電廠議題,只會擾亂社會大眾,而缺乏實際可行的改善計劃,只會讓人民失去信任。

(作者是台南市市民)自由時報0627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