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6, 2024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國民黨還剩什麼?(鄒景雯)

國民黨還剩什麼?(鄒景雯)

昨天是陸官一百年校慶,賴清德總統前往鳳山對校友講話,針對中華民國與台灣、黃埔與鳳山之辯,特別以「反專制」、「爭民主」為軸心,貫穿了傳承與融合,拆解彼此間並非二元對立概念。此一切入主題的方法,當然是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最近把黃埔精神定調為統一中國精神的正面對決,也是掄文明價值抗衡民族主義,藉以在國際社會攻佔話語的主導與解釋權。

這麼做,特別是由賴總統來闡述,有別於過去的總統,產生了幾個特殊的效果。首先,賴清德在政治光譜上,一直被國內外對手標籤為「台獨金孫」、「務實台獨」,當他高舉「中華民國」、「黃埔」,無可否認這是往中間很大的位移,有助於其擴大基盤。其次,這麼做恐怕讓中國共產黨進退兩難,要不要把「中華民國」也打為台獨?最有趣的是,「中華民國」可謂是中國國民黨的「神主牌」,現在被賴清德整個搬走了,國民黨究竟還剩下什麼?

國民黨是什麼?唯有國民黨人才能做出最佳定義。我們看看當代的國民黨,最領風騷的可以由馬英九、季麟連、傅崐萁、連勝文四座大山小丘來代表,這四個人剛好是國民黨敗逃台灣續行統治過程,四類不同階段的權力類型。馬前總統是威權政黨菁英拔擢體系的產物;曾任黃復興黨部主委的季麟連,是民主選舉時代國民黨以特種黨部籠絡退伍軍人組織以鍛鍊鐵票的例證;傅崐萁是國民黨失去中央執政機會之後,地方派系土豪劣紳躍位黨權的象徵;連勝文則是國民黨失意政二代轉身兩岸買辦的示範。他們剛好組成現今國民黨的主要結構。

這四種人,身分背景不同,然而他們卻殊途同歸,全部往中國去向共產黨討出路。馬主席自馬習二會回台後,為求個人在中國史上的定位,大吹促統法螺,不惜傾軋國內主流民意。季上將執意前往廣州,成為中共炮製「黃埔」的座上賓。花蓮王在立法院會期趕往北京會了王滬寧,不僅中國改稱「大陸」,如今推出了多少爭議法案,逕行擴權成為國會破口?至於率團「海峽論壇」的連公子為了做好「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竟赴中告狀: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面「放火」,真是有失格調。

面對國民黨就剩下這些乖張臉譜,朱立倫身為黨魁,非但無力糾正,束手無策,甚且反被牽著鼻子走。近來坊間不同民調都指:國民黨政黨支持度落後於民進黨,且達十趴之譜,可以說是前述四駕馬車脫序狂奔,外加一個被分屍的黨主席的必然結果。現在,賴清德走進陸官,深入黃埔,以「中華民國」建立共識、尋求團結,現場不吝給他歡呼與掌聲。事既至此,不禁要再問一次:國民黨究竟還剩下什麼?自由時報0616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