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9, 2024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美國正協助「武裝台灣」(自由社論)

美國正協助「武裝台灣」(自由社論)

美國國會上週提出一項跨黨派及參眾兩院的法案,旨在加強美、台軍工業合作,強化台灣供應鏈韌性。這一「台灣安全法」(TAIWAN Security Act),要求國防部提交評估美、台簽訂軍工業合作報告,增強台灣軍事戰備,在台灣生產裝備,提升供應鏈韌性。與此相呼應的,是國務院助卿康達告訴參議院,加強台灣軍事威懾能力和韌性是當前首要目標。這些舉動,有如《紐約時報》分析拜登政府在亞太地區震懾中國時所指出:部署新武器系統,加強聯盟夥伴關係,特種部隊訓練員持續派駐台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四月下旬的中國行,被視為「小進展難掩大分歧」,美中關係未有突破,只是從「急劇下滑」走向「穩定惡化」。由於布卿往訪期間,拜登總統簽署法案,對台灣提供軍援、軍售、潛艦基礎設施和軍事訓練等撥款,中國外長王毅要求「停止武裝台灣」。因而,隨布卿訪中的康達回美後上述國會發言,以及議員提出台灣安全法案,凸顯面對中國脅迫台灣,美國堅定以對。

美國政界對中國的警戒與共識,是有強大民意基礎的。智庫「皮優研究中心」一日發表民調,有八十一%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其中四十二%把中國視為敵人,四十九%認為限制北京的權力和影響力是美國外交政策首要任務。另據路透/益普索(Reuters/Ipsos)四月底民調,五十八%受訪者同意中國政府利用短影音平台TikTok「影響美國公眾輿論」的說法,並支持禁用;不同意者十三%。

中國成為眾矢之的,咎由自取。據《華盛頓郵報》一日發自雪梨的報導,澳洲智庫ASPI報告指出,北京的宣傳體系透過其科技大咖在各國盜取大量資訊,包括美國的購物、遊戲應用程式,好幾億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遭竊取,轉用於對外認知作戰及大外宣等運作。美國軍情首長類似警告也此起彼落,新任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三日在交接典禮警告,中國侵入且擴張的領土主權聲索「非法、脅迫且具欺騙性」;國家情報首長海恩斯二日向國會揭露,中國與俄羅斯首次針對台灣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美軍已把和中、俄同時作戰納入想定。

對於中國四處點火,博明(Matt Pottinger)和蓋拉格(Mike Gallagher)最近在《外交事務》撰文,強調拜登採取管控兩國競爭的中國政策不合時宜,應改採圍堵而不避分歧、緊張;換言之,拜登以類似一九七○年代「低盪」(détente policy)作法力有未逮,宜改以雷根一九八○年代圍堵共產主義的策略。博明曾是川普的中國政策幕僚,蓋拉格剛辭卸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也是最近TikTok「不賣就禁」法案的推動者。兩人的主張,既反映對中國的反感與不耐,也為共和黨如果再執政的中國政策鋪陳。

同樣的中國政策辯論,見諸一日在華府一場由矽谷大咖和國會議員發起的「國會山莊與矽谷論壇」(Hill & Valley Forum),我國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應邀,以題為「美、中科技經濟戰爭的觀點及人工智慧(AI)對國安的影響」錄影現身,爭取台灣加入美國防供應鏈。邀蕭美琴講話的,是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委員海柏格(Jacob Helberg),委員會二○○○年成立,旨在調查美、中貿易和經濟關係對美國國安的影響。「論壇」近年已成為科技業在華府最具影響力的遊說力量,最近TikTok「不賣就禁」立法的起草與遊說,都有參與。

海柏格主張,西方民主國家與中、俄威權國家的科技衝突勢必升高,在美、中的科技與經濟爭戰中,AI將扮演主要角色,TikTok應被視為中國的武器;在限制TikTok立法之後,「論壇」已轉為從國安角度立法規範AI。同樣地,智庫專家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上週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文章,指美國與中國正處於第二次冷戰,是一場科技戰;美國必須確保領先地位,贏得AI、半導體和太空競賽。他強調,美國正確的晶片政策足以確保台灣自由民主,美國具備贏得這場競賽的所有要素,最大問題在是否有政治意志。

蕭美琴華府講話,重點在爭取台灣加入美國國防供應鏈。她強調,台灣每天面臨網路訊息、防護電信、公共基礎設施、海空域的挑戰。台灣的目標是保有強大、足夠的嚇阻能力,台、美應加強科技與國安領域互動;以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期待與美國公、私部門緊密合作或共同生產,提升國防產業供應鏈韌性與效率,產生強大的嚇阻能力。

民主台灣,不惹外邦,有心者要來犯,我們自強自保,美國等友邦來助,歡迎之至。自由時報0506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