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8, 2024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柯文哲與「拿刀叉吃人肉」(張怡穎)

柯文哲與「拿刀叉吃人肉」(張怡穎)

柯文哲過去曾猛批財團,甚用「刀叉吃人肉」來形容對社會的剝削。然而,柯過去對財團的批評與現狀對照,出現難以調和的矛盾。似已偏離柯當初對抗財團、維護市民利益的政治承諾。

京華城與北士科案尤其引人注目。兩案不僅涉及巨額經濟利益,更觸動敏感的政治神經。京華城原為購物中心,後因不振計劃改建為商辦大樓。過程中,容積率調整成為焦點。原在郝市府時期設定為三九二%,後經監察院糾正與內政部陳情,北市府在二○一八年首次將容積率調高至五六○%,到二○二二年更激增至八四○%。表面上看似正常的行政程序,背後卻隱藏著利益交換的嫌疑,尤其是在柯市府任內容積率的顯著增加,在外界看來,無疑是對財團的巨大利益讓步。

北士科地上權招標案的程序更被指出不透明與不公平。原本預計由元大人壽作為潛在投資人,但元大人壽隨後指出未與柯市府就北士科案接觸,實際上的商談對象是內湖數位中心。此外,位於T16區塊的土地由仁寶集團及康舒公司以三階段開標方式取得,而相鄰的T17、T18區塊卻突改價格決標,而不需先繳交投資計畫書,最終由新光人壽得標。這種招標方式改變引發了公平性的質疑。

北檢接獲告發後正式分案偵辦,案由是貪污治罪條例,柯文哲則列被告。透過法律程序查明真相,對維護法治是必要的。這一系列的爭議,足讓我們對於柯文哲昔日標榜的決策透明度,與正直性提出嚴肅質疑。柯及其黨內人士則回應「該查就查」,試圖展現出政治透明與責任感;但也不斷要求公正調查,不應有政治操作的嫌疑。

表面看似單純的商業或政策調整,實則牽扯深遠,觸及政治與商業利益的微妙關係。柯的政治行為,從一個反財團、主張政治清新的形象,到現在與財團的深度勾結,這中間的轉變,正是柯文哲政治生涯的一大諷刺。我們可以看見,在政治與經濟利益交織的台灣社會中,真正堅持原則與實踐公正的挑戰。柯可能需要回答的不僅是「人肉好不好吃」?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權力誘惑下,保持其自許的政治清廉?

(作者為自營商)自由時報0504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