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6 12 月, 2024
Home政治評論借鑒北約教訓 將核武置於亞洲安全的關鍵(馬明漢)

借鑒北約教訓 將核武置於亞洲安全的關鍵(馬明漢)

Michael Mazza

亞洲是否正面臨新一波的核擴散?回顧一下最近甫慶祝成立七十五週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早期歷史,將足以闡明今日印度—太平洋地區對此憂心忡忡的部分原因。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近日將北約形容為「史上最強大也最成功的聯盟」,但這個組織早年並非從未遭遇挑戰。在成立之初,《北大西洋公約》的簽署,標誌著美國戰略思維的一項重大轉變。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幾年,原本一直有意從歐洲撤軍。然而,到了一九四九年,美國卻全力投入歐洲大陸的安全事務,並為這項承諾提供法律效力。即使如此,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仍對美國是否可靠心存疑慮,也擔憂這個聯盟的有效性。

美核保護傘承諾 建構核不擴散體制

在這項條約簽署的時候,北約盟國在歐洲只有五十個陸軍師;與此同時,蘇聯則部署了一七五個陸軍師。西方就算有意矯正,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彌補這種軍力失衡。取而代之的是,大西洋兩岸都同意,解決之道將是核子武器。如果蘇聯紅軍部隊經由「富爾達缺口」(Fulda Gap)湧入西德,美國的回應將是動用核武攻擊這些入侵部隊。

然而,讓盟邦不安的是,一九四九年八月廿九日,在《北大西洋公約》簽署後僅四個月,蘇聯試爆了第一個核子裝置。美國喪失對核武器的壟斷,導致歐洲盟邦擔憂在面臨蘇聯侵略時,華盛頓可能避用其核武力,以免招致蘇聯的核反擊。

為了解決這種兩難困境,美國不僅在歐洲部署大量核子武器,還擬定了核分享的機制。一旦美國下令使用核武,盟軍飛行員將駕駛可攜帶核彈的飛行器,對蘇聯部隊投彈。而且,儘管美國在歐洲的所有武器名義上均由美方控制,安全防護措施卻刻意保持寬鬆;北約盟國若對美國的不作為感到挫折,也可能在違背美國意願的情況下,竊取並使用美國的核彈頭。這些安排使美國盟邦打消疑慮(並且嚇阻莫斯科),同時也建立核武使用的共同責任,共同承擔風險。整個北約都直接涉入這場核子博弈。

或許背離直覺,但北約對於核嚇阻的依賴—與美國以核武捍衛其盟邦的承諾,為全球核不擴散體制的出現創造條件,發揮重要作用。《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PT)的誕生,兼具蘇聯阻止西德發展自身核武庫的算計,以及美國不讓核武器落入中國手中的願望。儘管後一項目標後來證明徒勞無功,北京於一九六四年(比NPT最終簽署早了四年)測試核武器,西德最終(雖不情願)也如同西歐其他沒有核武的技術先進國家一樣,順應這項建制。他們這麼做是因為美國以核武器防衛北約的承諾,消除了各自發展核武庫的需要。

對抗中國核武擴張 美無清晰戰略

綜合來看,美國的核保護傘和NPT已經極為成功地將核精靈抑制在瓶內,只有少數著名的例外。儘管南亞引進核子武器造成這塊次大陸數十年來動盪不堪,但印太其他地區迄今都避免了這種命運。雖然俄羅斯和中國的核武軍火庫擴張,北韓也發展核武軍力,但美國的東北亞盟邦都抑制本身投入發展這種能力,東南亞仍是無核區,澳洲和紐西蘭也沒有發展自己的核嚇阻力。

美國是否從這些成就和北約歐洲盟國的成功案例中取得正確教訓?是否正將對的教訓用在處理當前印太地區的安全挑戰?一方面,有證據顯示,華盛頓認識到核武應在其太平洋盟約中扮演核心角色。去年春天,美國總統拜登和南韓總統尹錫悅成立「美國—大韓民國核諮商小組」(U.S.-Republic of Korea Nuclear Consultative Group),「以加強延伸嚇阻,討論核戰略規劃,並因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PRK)對核不擴散制度造成的威脅」。

可是,這個新的核諮商小組在許多方面來說,顯然是對南韓國內要求發展本土核能力聲浪日升的回應。誠然,在中國積極擴張核武庫之際,亞洲盟邦正尋找諸多理由,來質疑美國的可靠性。過去兩年來,面對俄羅斯的核武恫嚇,拜登政府一再公開展現惶恐不安。民主黨領袖呼籲美國採納「不開第一槍」(no-first-use)政策,並排除總統可下令核攻擊的單獨權力。同時,最近一系列發表在美國主流媒體的評論文章,傳達出軍備管制可能迫在眉睫。共和黨權勢人物則呼籲完全放棄烏克蘭,導致外界對美國其他承諾可靠性的擔憂升高,包括核保護傘在內。更令人扼腕的是,美國沒有清晰的戰略,足以對抗中國的核武擴張,在核武陰影下或涉及使用核武器的戰爭策略,同時嚇阻核武儲備超越美國自己的兩大敵手。

阻止核擴散 美應與亞洲盟邦核分享

歷史表明,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盟友可能會做的,將不僅止於辯論發展本身核嚇阻力的必要性。在一九七○年代末,美國總統卡特與台灣斷交後,廢止《美國—中華民國共同防禦條約》,並規劃從南韓撤離所有美軍部隊。台韓兩國隨後重啟自主核研究,他們曾在早期對美國可信度產生質疑時,首次進行這類研究。

為了預先阻止類似危機今日在亞洲發生,華盛頓應該考慮與結盟國家建立核分享安排,讓夥伴更密切地參與美國核規劃,並提出核訊息傳達的新方法。當美國回顧北大西洋聯盟締結七十五年之際,從北約早年爭議不斷獲得的一項教訓是明確的:在太平洋要嚇阻俄羅斯和中國,防止戰爭,並在亞洲避免大規模核擴散,美國必須將核武視為最關鍵。

(作者馬明漢為2049計畫研究所資深主任,也是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非常駐資深研究員。)自由時報0413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