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80年代就出國,個人沒有接觸台灣健保經驗,只常聽說台灣健保的便宜和方便。但我在美國診所工作二十年以上,是清楚美國醫療制度的。直到去年始,外子時常在台醫學院教書,我陪他在台北,借著自己膝蓋退化疼痛需要看診,而略瞭解台灣全民健保。
其實再早些的12年前,92歲的老父親常有病痛,平常都是在台兩位姊姊輪留照顧,只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台北,帶爸去台大急診,著實被看到景象嚇到了。滿滿的人潮,原來急診等於美國urgent care 是walk in,比預約容易看到醫生。爸需住院觀察,沒有病房,走道上擺滿了躺著病人的病床,我們好不年容易找到一點空隙,把爸的病床停在那裏,都不記得整個時間醫護人員來過沒?我們坐著等。半夜聽到對面門内傳來號淘大哭聲,抬頭一看原來我們在往生室對面,難怪能擠出空位還有椅子坐。我不怪醫護人員沒仔細觀察父親,擠滿每個空隙的醫院,比菜市還吵雜,日復一日,對護理人員專業品質、病人的安心靜養必定大打折扣,之後沒再去過台大醫院。這樣的醫院環境如何會好,常聽說很多優秀醫師離開台灣出國行醫,或醫院護理人員過勞低薪想離職,或到外面診所工作,薪資工作量都較好。
2024年十一月膝蓋疼痛,去了附近骨科診所,只有一非專業設備,螢幕上可大約看出不適部位,但這是很不專業的,接著就安排我到附近物理治療室接受電療,每次30分鐘到了起身離開,沒有人問我進展。我不再去小診所,相信外子兒子都不會去診所工作。原來儀器lab設備都在醫院,所有壓力都重壓在有器材的醫院,小診所沒什麼作用,只能看看無關緊要的小病。病人自己哪兒不舒服就掛那一科,自己決定沒有家醫制度,也沒有醫師有詳細完整的病歷史。但就是很方便可以網上掛號,100號一早上不為奇。我就掛號大醫院,骨科醫師看看x光片,打針抽積水,說退化需要換膝,一時間不知如何反應就回美國了。回到加州再次照X光,是有膝蓋退化但不嚴重,進行物理治療,慢慢不太痛了。
2025年四月回台,另一腿也痛了,我直接醫院掛診號碼排99號,還是早上診,但到了下午1:30醫師才看到77號。突然護士開門讓我進去,五分鐘後醫師火速讓我快去照X光。1:45回到門診,醫師說這腿不需換膝,快快抽積水打止痛針。我走去付費再回頭,診所已掛成別的醫師,開始看下午的門診。整個過程很緊張,我還真不知掛號排78-98的人是怎麼處理了。
我是體諒護理專業人員的。先生家族多從醫,成為良醫是社會責任,兒子從小看到父親兢兢業業設立典範,長大接續使命是自然的,但如果病人超量、低酬回饋,還會說壓力大也值得嗎?台灣全民健保讓所有國民方便看醫,每個月繳點保費,付診日再繳當日不多儀器材料費,所以全民稱謝不已。台灣政府部門直接介入健保,不經過保險公司中間壟斷,相較美國多由保險公司控制是好的,何況醫護數十年訓練,商業行為非其長項,並不擅長金錢上計較,我也相信絕大多數醫護人員有好的醫德素養。所以誠願政府不再因全民得利,討全民開心,而忽略站在守護全民健康,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在環境上、工作量、報酬上的改善與進步。(作者為南加州台僑)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