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首波罷免投票倒數最後3天,罷團人士受訪說,許多深藍結構的罷區在連署期間不被看好,但至今有31件罷免案成案,這也代表台灣社會擁有很珍貴的公民能量。他說,儘管藍營執政縣市對罷免案頻出「奧步」,但他們不會掉以輕心,評估沒有變,至少罷免10席以上、目標全都罷。
憂藍營縣市行政不中立
罷團人士今天受訪指出,在罷免期間,國民黨執政縣市頻傳行政不中立的事件,不論是基隆市民政處長查個資助連署、南投縣選委會的查對標準不一,桃園市出現反罷文宣與投票通知單同時投遞的爭議事件,加上台中選區的「特異」投票場所非常多,這也讓他們憂心罷免的公正性,週六開票會謹慎注意。
罷團人士也提到,颱風「范斯高」今天上午生成,氣象署預估25日最接近北部海域,憂心週六若天氣不佳,恐影響選民投票意願;但他也說,天氣因素是把雙面刃,雙方選民皆有可能一起減少。對於關稅議題是否影響罷免,他則直言,「這不是我們可以擔心的範圍」。
針對可望罷免的立委名單,罷團人士說,罷免情勢維持下架10席以上,包括台北市徐巧芯、李彥秀、王鴻薇;新北市葉元之、廖先翔;桃園市涂權吉、牛煦庭;台中羅廷瑋、花蓮傅崐萁、台東黃建賓等人,皆是高機率可成功罷免的人選,他們會朝「全罷」的目標邁進。
他強調,公民團體並沒有退路,從一階提議到二階連署,「我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許多深藍結構的選區在連署期間並不被外界看好,但是最終仍有31件罷免案成案,這也代表這台灣社會擁有很珍貴的公民能量,因此沒有一席該被放棄,沒有一席該被忽視,希望7月26日關心台灣的選民一起出門投下同意罷免票。自由時報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