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中國擴張軍力步步進逼,美國陸戰隊最近公布二○二六財政年度的預算請求,計畫投入五七二億美元(約一﹒六六兆台幣)用於新型飛機、無人機、先進武器及軍事科技,以強化在印太地區的戰備態勢。這筆預算包含在美國海軍二九二二億美元的總預算中,比去年增加六%。
西太平洋地區 部署遠征突擊部隊
華盛頓時報六日報導,陸戰隊司令史密斯(Eric Smith)上月向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的態勢聲明中,透露陸戰隊的優先事項。史密斯指出,目前有三萬三千名陸戰隊員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他們是美國的「遠征突擊部隊」(expeditionary shock troop),能夠快速且靈活地應對不可預測的安全威脅,而中國被視為主要危險。
史密斯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積極軍事現代化、脅迫性經濟手段,及在南海的行動,直接威脅到自由開放的印太原則」。陸戰隊已隨時備戰,能夠嚇阻中國侵略、保護重要海上通道,維護美國利益。
面對中國日益擴張的威脅,陸戰隊正加快現代化進程與新武器及技術系統的整合。為了備戰,陸戰隊部署三個兩棲戰備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s)或陸戰隊遠征單位(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s)。這些單位能夠執行遠征打擊、海上拒止、奪取前進海軍基地、網路作戰,以及兩棲突擊任務。
研發「殺傷網」無人機為關鍵角色
為了打擊敵方目標,陸戰隊正在研發由先進感測器和電子戰系統組成的「殺傷網」(kill webs)。無人機將扮演關鍵角色,包括可連續飛行廿七小時、飛行高度可達一﹒五萬公尺、可掛載一七四六公斤武器彈藥的MQ-9「死神」(Reaper)無人機。此外,陸戰隊還採用史密斯所謂的「有機精準火力」(organic precision fires),即可在視距外巡遊攻擊的精準無人攻擊機。
數以千計的其他無人攻擊機,也正在透過國防部的「複製者」(Replicator)快速無人機採購計畫進行部署。史密斯表示,這些系統將提高陸戰隊的生存力與殺傷力,透過使對手的目標識別更加困難,強化殺傷網,對潛在侵略者形成嚇阻作用。
為了在戰時為部隊提供補給,陸戰隊還在研發一系列更敏捷且難以被破壞的特殊新型後勤系統,可在太平洋的廣闊距離內運作,包括在印太地區的關鍵地點預置武器與裝備;超輕型戰術車輛、無人機補給機,以及利用可攜式設備進行「遠征製造」(expeditionary manufacturing)。
此外,「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MESIS)等新式長程打擊武器,已在菲律賓部署。預算還包括卅四億美元用於陸戰隊設施的復原和現代化。自由時報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