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人大5日召開,總理李強宣布今年中國GDP增長目標為5%,與去年持平。儘管如此,但也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奇蹟已經結束,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帶領國家從高增長過渡到低增長階段,然而在內憂外患局面下,該過渡之路猶如走鋼索,中國面臨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的高風險。
報導說,習近平已明確表示,他對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成長不感興趣,他不太在乎市場看法,儘管經濟學家與投資人疾呼採取更多措施,為經濟注入強心劑,但他認為大水漫灌是謀短利、積長痛的浪費行為。他著重的是「高品質發展」,經濟學家認為,該概念包含更重視國家安全、黨的權威、意識形態的純度與政治穩定。
這一點可從4日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取消總理李強在人大結束後的記者會,以及去年秋季破例沒有召開三中全會等安排可見一斑。
海外觀察人士原本期待在聚焦經濟議題的三中全會上,了解中國如何解決投資人信心低迷、通縮壓力、人口挑戰、出口縮減、房市下滑、家庭支出緊縮、失業率居高不下等長期挑戰。
耶魯教授羅奇說,「這顯示他們已耗盡了解決棘手問題的想像力」。他補充,習近平一再談到新增長模式、新生產來源,「但我們需要看到具體性,而缺乏三中全會提供這樣的具體性,茲事體大」。
前中國美國商會會長齊默曼也表示,北京的作為引發無力或不願採取糾正措施,來解決經濟困境的批評,如果持續此治理路線,「中國不僅永遠無法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前景可能變得更糟」。
中國的GDP增速,已降至不比美國、韓國等已開發經濟體高太多的水準,許多經濟學家驚訝中國經濟成長的放緩過程如此之快。中國人均GDP目前接近墨西哥或泰國,如果成長率進一步降至低於已開發經濟體,那麼中國將被鎖定在中等收入國家的位置,這將對中國內政與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自由時報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