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蔡英文應邀赴丹麥「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發表演說指出,台灣的存在,有助於牽制中國擴張主義的野心,證明民主在面對長期威脅下仍能存續發展,台灣的高科技製造能力,也能成為民主陣營的重要支柱,任何形式的威脅與脅迫,都動搖不了台灣持續與世界接軌、貢獻全球的決心。
蔡英文指出,新的地緣政治局勢,將被「現有貿易」與「安全秩序」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與難以預測性所定義,威權主義帶來的威脅也更加嚴峻,我們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策略,確保國家的安全與經濟的繁榮,「在面對挑戰時建立韌性,是我們生存的關鍵。」
蔡英文表示,韌性不只是一個流行的詞彙,它是實現可持續自主的根基,使我們能夠承受衝擊、在壓力中調適,並且更堅強地站起來。我們的鄰居曾以為,透過不斷的網攻、駭客行動與軍事演習,可以使台灣人民陷入恐懼或麻痺,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相反地,台灣人民將這些挑戰化為建立韌性的基礎。
蔡英文說,正是這股韌性,使我們得以保護選舉不受威權干預,使我們走過疫情的挑戰,也讓我們在資訊操弄面前,更加警覺、更有素養。過去8年,台灣積極在各領域建立韌性,以國防為例,到她總統任期結束的2024年5月,國防預算已提升超過80%,每年平均成長近8%。這是台灣歷來最有系統、最有規劃的國防投資。
蔡英文指出,未來我們也會持續強化投資。不只是傳統武器系統,也在不對稱作戰能力上加大投入,同時借鏡歐洲朋友的經驗,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推動後備軍人訓練改革,並建立全社會防衛韌性。這些努力將最大化台灣的國防自立與社會應變能力,也希望向世界傳達,「我們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並不把夥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蔡英文說明,台灣的經濟韌性建立於「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策略思維。透過策略夥伴關係,台灣打造出一個有能力為全球安全供應鏈貢獻的產業生態系,高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領域,不僅是台灣經濟命脈,也是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人工智慧逐漸定義國力的時代,台灣的晶片產業是全球繁榮的重要支柱。
蔡英文強調,在全球秩序正經歷重大轉變的時刻,台灣依舊是國際社會堅定的夥伴。台灣的存在,有助於牽制中國擴張主義的野心;台灣的存在,證明民主在面對長期威脅下仍能存續與發展,台灣具備的高科技製造能力,能夠成為民主陣營的重要支柱,有助於全球供應鏈的韌性,特別是在電子、綠能與醫療等關鍵領域。
蔡英文說,她深信無論外在威脅或內部挑戰,都無法削弱人民的韌性與民主制度的堅實基礎,任何形式的威脅與脅迫,都動搖不了台灣持續與世界接軌、貢獻全球的決心,台灣人民已準備好與全球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個有共同利益的領域,深化合作。雖然未來仍會面對新的挑戰,只要我們團結合作,必定能夠迎向勝利。自由時報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