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 4 月, 2025
Home即時新聞以色列部長闖阿克薩清真寺 哈馬斯怒斥侵犯聖地

以色列部長闖阿克薩清真寺 哈馬斯怒斥侵犯聖地

以色列極右翼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 Gvir)2日造訪耶路撒冷舊城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園區,引發約旦政府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強烈譴責。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第三大聖地,對全球穆斯林具有重大宗教與歷史意義,同時也是巴勒斯坦民族認同的象徵。然而,這片園區因以巴雙方的主權爭議與宗教因素,長期成為衝突熱點。

法新社報導,班吉維爾曾於2023年與2024年多次違反禁令,在園區內進行猶太宗教儀式,激化緊張局勢。他在2024年1月因反對加薩停火協議退出內閣,隨著加薩戰爭重啟,於上月重返政府,此行則是他自2022年底納坦雅胡重新執政以來的多次造訪之一。

約旦外交部嚴厲譴責其舉動為「強行進入」與「挑釁行為」,哈瑪斯則指責這是「對阿克薩清真寺的蓄意侵犯」,並稱其為「對巴勒斯坦人民種族滅絕的一部分」,呼籲約旦河西岸民眾展開抗爭,以捍衛聖地。

阿克薩清真寺位於耶路撒冷舊城的聖殿山(Temple Mount),穆斯林稱其為「尊貴禁地」(Haram al-Sharif),在伊斯蘭傳統中,此地被視為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點,地位僅次於麥加與麥地那。

對猶太教而言,這裡則是公元前建造的第一聖殿與公元70年被羅馬摧毀的第二聖殿遺址。以色列自1967年占領東耶路撒冷後,規定非穆斯林可於特定時段進入園區,但不得進行宗教儀式。然而,極端猶太民族主義者近年來頻頻違反禁令,使該地區衝突不斷升級。

阿克薩清真寺的歷史敏感性在2000年曾引發劇烈後果。當時,以色列總理夏隆(Ariel Sharon)以反對派領袖身份進入該區,引發巴勒斯坦人憤怒抗議,最終導致長達五年的「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Second Intifada),造成超過3000名巴勒斯坦人及1000多名以色列人喪生。此後,阿克薩清真寺成為更具爭議性的象徵,每次高級以色列官員造訪都可能引發暴力衝突。

班吉維爾的發言人表示,這次造訪是因齋戒月(Ramadan)與開齋節(Eid al-Fitr)後園區重新開放。然而,巴勒斯坦方面對以色列是否試圖改變現狀深感憂慮,認為這些舉動恐導致以色列逐步強化對聖地的控制。儘管以色列政府多次重申維持現狀,阿克薩清真寺園區仍是以巴衝突最敏感的引爆點之一,任何政治與宗教上的變動,都可能引發新一波暴力衝突。自由時報0402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