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稱「台灣的時間不多了」、「確保台灣和平與自由的唯一路徑,是與中國尋找和解共存之道」,相關言論引發議論,旅美教授陳時奮(筆名翁達瑞)對此發文表示,2年前龍應台也曾投書紐時,內容都是經過包裝的投降主義,目的在誤導美國的讀者,還將兩岸對抗的責任強加在民進黨身上,完全無視中共對台灣的侵略意圖。
翁達瑞在臉書發文指出,美國時間4月1日,《紐約時報》刊出龍應台的第二篇投書,題目的意譯是「台灣的時日不多」。而就在2年前的3月18日,《紐約時報》也曾刊出龍應台的第一篇投書,題目是「在台灣,朋友開始反目相向」。
翁達瑞批評,龍應台的兩篇投書都是經過包裝的投降主義,目的在誤導美國的讀者,把兩岸對抗的責任強加在民進黨身上,完全無視中共對台灣的侵略意圖。
翁達瑞質疑,在2年前的投書,龍應台宣稱中共的威脅讓台灣社會分裂,並責怪民進黨寧可選擇對抗,卻不與中共妥協。他當時也曾寫了一篇反駁龍應台的文章。而龍應台的第二篇紐時投書論述基調不變,且還添加了疑美論。龍應台宣稱川普不會保衛台灣,但賴政府仍然選擇對抗,卻不願妥協。龍應台還危言聳聽,宣稱台灣的時日不多!
龍應台在投書中聲稱,一個深受台灣大學生歡迎的網路平台,在3月初進行了一項非正式民意調查,詢問鑑於烏克蘭局勢的最新發展,受訪者是否仍願意保衛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還是願意投降,並稱在該項調查中大多數人選擇投降。
翁達瑞指出,在龍應台的第二篇投書,不僅繼續漠視中共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更糟的是龍應台還扭曲台灣民意,指稱多數台灣人希望妥協,不願對抗。但龍應台竟然是引述匿名網友的隨機調查。
翁達瑞表示,他昨晚入睡前看到龍應台的紐時投書,立刻到文章下方留言反駁。他在留言中質疑「龍小姐將台灣的中國立場界定為『和解』與『對抗』的選擇,犯了兩個關鍵的錯誤。首先,這個選擇權並不在台灣,兩岸關係的本質都是中國說了算。其次,『和解』不是真正存在的選項。中國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併吞台灣,別無他途」。
翁達瑞也提到「我出生於台灣,在美國住了超過三十年,堅信台灣的民主是美國協助台灣抵抗中共武力侵略的關鍵理由,無論美國的總統是誰。」
翁達瑞表示,今上午再查看,發現這篇投書共有273則的留言。紐時的留言依照「時序」與「推薦」排列。他的留言獲得130位讀者的推薦,在所有留言中排第三。
翁達瑞說明,紐約時報的讀者果然素質高,不會輕易受到龍應台的誤導。且除了他的留言之外,尚有多則留言直接反駁龍應台的投書觀點。自由時報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