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該國軍政府目前通報已知1644人罹難,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死傷恐進一步攀升。台大地質系教授王昱表示,這次緬甸大地震後續沒有太多餘震的資料,因此有不少專家擔憂,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附近地區之後可能會再發生大地震,以過去有關該斷層的歷史文獻來做參考,強度恐達規模7以上。
緬甸28日下午發生規模8.2驚人強震,震央位於實皆省北北西約16公里處震源深度僅10公里,屬極淺層地震。有國外專家指出,這起地震應是位於西邊的印度板塊與構成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巽他板塊的交會處的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左右「走滑」所致,實皆斷層長達1200公里,而且非常筆直,意味地震時地殼會大面積滑動,斷層滑動的面積愈大,地震威力就愈大。
而王昱教授昨天(29日)在公視《我們的島》中表示,「這次地震我們還在蒐集資料,因為緬甸近年整個情勢其實沒有說相當穩定,裡面的訊息出來的速度也會比較慢。目前我們看到這個地震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全球地震網沒有收到太多餘震的資料,我們現在不確定它的(確切)原因是什麼,但有可能是因為主要斷層面上的應力都已經被釋放出來。」
「可就算是這樣,周邊(地區)應該還是要有些餘震。那這個餘震很缺少的狀況,其實讓我們是比較緊張的,因為代表說它可能其他地方還是處於比較『深度閉鎖』的狀態,所以有可能接下來會有一些接續的大規模地震發生。」
王昱指出,「這樣的狀況在實皆斷層上面,在過去100年裡面我們有看到不只一次這樣的事情。比如說1930年5月跟1930年12月的地震,就是相隔了7個月以後在鄰近的區段發生2個規模相似的破裂。另外一個例子是發生在1946年,在曼德勒的北邊,實皆斷層也發生了2起規模很大的地震,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規模有道7.6跟7.7,這2個地震發生的時間非常近,相隔僅幾十秒到幾分鐘而已,所以我們擔心在實皆斷層地震空缺區的邊緣,可能還會再發生其他規模比較大的地震。」
王昱接著舉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為例,當時的地震發生在土國南部的東安納托力亞斷層(East Anatolian Fault),規模7.9的主震發生後,大概一天的時間馬上又發生另外一個規模7.8的地震,這其實就跟地層破裂而造成的應力轉移有很大的關係。回到這次緬甸強震,他認為影響最大的還是在實皆斷層本身,因為實皆斷層本身是一條非常筆直的走滑斷層,所以鄰近次破裂區段的地方的確有機會被觸發下一個規模7甚至以上的地震。
至於會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王昱表示「比較不會」,在儀器觀測史上,觸發一個幾百、幾千公里遠地區大地震的現象很少,因此不用太擔心緬甸強震對於台灣島上的斷層產生影響,就算有也是非常小的。自由時報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