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 4 月, 2025
Home即時新聞美智庫:解放軍台海作戰 空投支援、兩棲入侵無人機扮要角

美智庫:解放軍台海作戰 空投支援、兩棲入侵無人機扮要角

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研究報告直指,解放軍在模擬台灣海峽的情境中,展示了對無人機的高度依賴,將以執行分階段行動,最終以精確導引的空投支援兩棲入侵。這些演習顯示,解放軍打算動員多戰區、專業化領域的行動,投入未來的台灣緊急狀況。

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最新中國簡報刊出由研究員張崑陽(Sunny Cheung)與麥克雷諾茲(Joe McReynolds)合撰的「解放軍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汲取的教訓」報告。

報告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生動地展示了自主和基於無人機的系統,在現代戰爭中發揮的關鍵作用,而這些自主系統,很可能會在潛在的台灣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軍事專家正汲取此一教訓,了解無人機和自主系統的使用和重要性,重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規劃和作戰理論。

該篇研究彙集了一系列反映中國軍事思想的資料,包括直接來自解放軍研究單位的出版物和分析、中國的國防機構和學術機構分析師的著作,以及來自中國網路平台上公認的有影響力的評論。

研究指出,中國分析師強調戰術創新,特別是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進行精確的反裝甲作戰、無人機群戰術和多領域整合,以及人工智慧(AI)驅動系統的整合。中國戰略專家強調,需要開發更匿蹤的無人機、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如光纖導航)和自主地面後勤系統,旨在提高戰場的持續性,減少未來戰鬥場景中的弱點。

中國認為,烏克蘭戰爭中無人機戰術創新的最重要發展之一,是使用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進行精確的反坦克和反人員作戰。FPV無人機的速度和靈活性,使其能繞過傳統防禦系統,使其在精確攻擊中非常有效。FPV無人機在戰場上的成功,促使人們轉向使用敏捷,且低成本的武器,以瓦解依賴重型傳統彈藥的裝甲戰策略。分析家也強調,無人機對獵殺鏈的影響,縮短了從目標識別到交戰的時間,實現了即時目標擷取、情報中繼,以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即時精確攻擊。

無人機的多功能性,使其能夠整合到多個作戰領域的更廣泛的戰術架構中,也因此引領出需要發展強大的反無人機,和反蜂群防禦系統的必要性。俄烏的經驗表明,應採用分層防禦策略,同時結合電子戰技術和直接攔截方法。來自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工程大學的專家進一步辯稱,這樣的戰略可以包括雷達偵測、電子干擾、高能雷射和高功率微波技術。人工智慧(AI)驅動的反制措施,也可能用於對付無人機群,以快速識別、優先排序並解除多個同時存在的威脅。

研究指出,中國軍事專家預見隨著無人機戰爭的發展,將出現一些趨勢,著重於AI與整合。主要的理論發展似乎是強調將無人機(特別是AI驅動的無人機)和自主系統整合到聯合作戰架構中。整合的自主系統將協調海、空、地平台,允許在各種作戰環境中對抗威脅。然而,其他專家有不同的看法,反而認為AI應該主要作為輔助工具,在反無人機戰中協助協調與無人機識別。這些爭論顯然仍在進行中,目前尚不清楚解放軍戰略的最終方向。

在2024年11月舉行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推出其最新的大型偵察和攻擊無人機「九天」。它的模組化設計非比尋常,公開資料顯示,該型無人機具有八個外掛點和一個重型任務艙,可快速重新配置以完成廣泛的任務,包括空中運輸和空投、電子戰和資訊支援,以及精確攻擊行動。報導稱,「九天」無人機結合了創新的蜂群演算法,使其在敘利亞進行的實戰測試中,能夠發射由兩百架微型無人機組成的編隊,在強大的電磁干擾下,成功保持95%的編隊完整性,使傳統的如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變得過時。九天計劃於2025年6月進行實戰部署。

「九天」無人機也被用於兩岸衝突的模擬中。據稱,這些模擬展示了「九天」部署的無人機群,首先中斷敵方雷達,然後發射一波反艦飛彈進行飽和攻擊,最後發射空投的精確引導彈藥支援兩棲登陸。其他模擬演習也顯示,解放軍日益重視無人作戰。包括中央電視台播出解放軍在台灣桃園進行模擬城市戰鬥的罕見畫面,當中出現由無人機和無人地面系統組成的綜合團隊。報告指出,跡象很明顯:解放軍將繼續投資無人機,並在可能的台灣衝突中部署無人機進行多戰場作戰。

張崑陽與麥克雷諾茲在結論中指出,解放軍的新能力和新舉措,如「九天」無人機,體現了解放軍向靈活、人工智慧驅動的作戰平台的轉變。這些都表明中國軍方正在積極將歐洲的經驗教訓,轉化為自己的下一代戰鬥能力。自由時報0329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