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頑固的通膨與川普總統強硬的貿易政策,再度引發人們對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疑慮,這個融合成長疲軟以及通膨持續居高不下的局面,曾在1970年代困擾美國經濟。
布蘭迪全球(Brandywine Global)固定收益策略師麥克英泰(Jack McIntyre)說:「停滯性通膨再現的可能性是肯定的,因為我們有這些有害消費者需求的政策,而持續的通膨限制了聯準會(Fed)的操控能力。長期而言,不再是零可能性的景象了」。
根據美國官方數據,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5%、創2023年8月以來最快增速,年增3%、較前一月走高,顯示美國通膨並未降溫,而川普的關稅威脅進一步增添通膨壓力,使美國的經濟成長難有定論。
元創資本管理(Innovator Capital)首席投資策略師烏爾班諾維茨(Tim Urbanowicz)指出:「比起通膨風險,讓我們更擔心的是停滯性通膨;除了必須應對通膨的頑固基礎外,關稅可能轉變為對消費者課稅,衝擊利潤與經濟成長,拖累經濟」。
美國銀行對全球基金經理人進行的調查結果,投資人預期未來一年美國陷入停滯性通膨的比率,創7個月來最高水準。
2022年停滯性通膨的疑慮一度甚囂塵上,當時通膨居高不下、股債重挫,但因通膨最終放緩,經濟維持強韌,該景象並未成為現實。
如今許多人認為,美國經濟將再度避免落入停滯性通膨,因為約3%的核心通膨仍遠低於1970年代的水準,當時核心通膨平均7%。
不過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警告,市場或許低估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他提到,若川普兌現大規模驅逐沒有簽證或無證勞工的政見,恐助長通膨。
他說,「關稅與驅逐勞工是通膨的根源,並將傷害成長,兩者皆將造成負面的供給衝擊」,他補充,原油價格飆漲等負面的供給衝擊導致了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自由時報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