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掩蓋經濟低迷,經常發布跟現狀差距甚大,而令人「難以置信」的統計數據。已故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的同班同學、目前在多個國際機構擔任仲裁員的陶景洲近日指出,中國的統計數據缺乏可信度,一個誤導的數據需要更多其他數據跟進,進而陷入自我延續的錯誤訊息循環。
陶景洲是北京大學法律系1977級學生,與李克強是同班同學。他近日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許多觀察家懷疑過去幾年的中國官方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被誇大,中國地方官員往往認為,達到GDP目標不僅是保住飯碗,也是獲得升遷的必要條件。
陶景洲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官方統計數據,尤其是年度GDP數據,一直受到中國官方的「嚴格審查」,並提及李克強也在2007年公開指出,這些數據不可靠,並提出3個替代指標來評估經濟表現:鐵路貨運量、電力消耗和銀行貸款。這些指標後來被稱為「李克強指數」,當時李克強還沒有擔任中國總理。
近年來,中國官方越發壓制民間對經濟數據的質疑聲浪。例如,2021年8月中國網信辦禁止社群媒體發布「歪曲解讀」宏觀經濟數據的文章,並提出重點打擊8類違規問題,包括不得「唱衰」中國金融市場和經濟等。
陶景洲指出,中國官方訂下「規矩」,使得中國的主要經濟學家紛紛噤聲,還有一些銀行和研究機構不願發布低於官方數據的預測;在某些情況下,經濟學家甚至被告知不要批評官方數據。
陶景洲認為,這種噤聲會產生反效果,因為在私下談話中,跟GDP數據有關的笑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而「公開、可靠、最新的數據,將使投資人能夠監控事態發展並管理預期。如果GDP、消費指數和失業率等基本統計數據失去可信度,投資人將被迫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2023年8月,在連續6個月發布的青年失業數據都創下歷史新高後,中國國家統計局停止揭露這項數據,後來發布的新指標將在學學生排除在統計範圍之外,但新失業指標仍居高不下,今年10月達17.1%。
2023年12月,中國國安部警告社群媒體上的主要評論員,停止批評中國經濟並傳播假訊息。當時有外媒報導,智庫「中國社科院」經研所副所長朱恆鵬,因在一個私人微信群中,發表貶損中國經濟的言論後被調查和拘留,後來遭到免職。
陶景洲說:「這些令人不安的事態發展加劇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現實的懷疑,造成了所謂的『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該理論以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之名命名,認為當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時,公民會認為政府發布的所有資訊——無論其真實性如何——都可能是假的。」
一些網友甚至開玩笑說,中國最近的經濟成功,要歸功於國家統計局、中宣部和網信辦。陶景洲說:「這種新現狀既不可持續,也不利於長期成長,因為資訊扭曲會形成一個破壞發展的反循環。一個誤導性資料需要其他誤導性資料跟進,才能維持敘述,從而陷入自我延續的錯誤訊息循環。」
陶景洲總結指出,透明度、法治和客觀的經濟分析,有助於企業界做出明智決策,北京當局不僅應允許專家進行公開和批判性的分析,還應鼓勵專家進行公開和批判性的分析,才有助於永續的經濟發展。自由時報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