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 11 月, 2024
Home即時新聞專家:政治板塊正位移 美政治環境轉向保守

專家:政治板塊正位移 美政治環境轉向保守

自2008年以來,美國民主黨在16年間掌控白宮長達12年,推動了包括「歐巴馬健保」在內的多項重大政策,並在文化領域上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2024年總統大選逼近,民主黨主導的自由主義時代或許將告終。《紐約時報》資深政治分析師柯恩(Nate Cohn)分析,即使民主黨能贏得此次選舉,美國政治環境已經顯現出保守轉向的趨勢。

根據《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Siena College)最新民調,拜登總統的支持率僅40%,只有28%的選民認為美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從歷史上看,當總統和國家前景普遍不被認可時,執政黨通常難以保住白宮。此外,民調也顯示,在多數重要議題上,選民傾向於支持共和黨,除了少數如民主制度及墮胎權的議題外,民主黨處於守勢。

此趨勢不僅限於美國,全球多個發達國家的執政黨都面臨相似困境。自疫情爆發後的經濟動盪和高通脹已使各國選民對執政黨產生不滿。柯恩指出,像英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等國家的執政黨接連遭遇挫敗,顯示出選民對現狀感到焦慮,急於改變。

美國疫情後的經濟和社會不滿,也對民主黨產生不利影響。該黨在疫情期間推動口罩和疫苗令、學校關閉等強硬政策,並倡導支持「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等運動。然而,疫情結束後,這些政策卻被視為包袱,導致部分年輕選民對民主黨失去信任。

這種右傾趨勢也反映在政黨認同上,共和黨的支持率首度超越民主黨,選民登記的趨勢也顯示共和黨的快速增長。如果沒有川普的包袱,共和黨很可能像1980年或2008年那樣,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一場「改變」選舉,從而對美國政治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柯恩指出,如果川普獲勝,最可能的解釋是選民對民主黨執政感到失望,渴望改變,而不是川普本身的個人魅力。如果賀錦麗獲勝,那將證明川普在1月6日國會山莊騷動事件中的行為以及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的決定,使他輸掉了一場原本可以獲勝的選舉。然而,即使如此,賀錦麗的勝利也未必預示著進步主義的復興。弔詭的是,如果川普再次當選,反而可能激起更強烈的反川普情緒,進而再次點燃自由主義的能量。

事實上,民主黨正在逐步調整立場,以回應選民的保守轉向。在移民、能源和治安等議題上,民主黨開始採取更為溫和的立場,試圖貼近選民的訴求,甚至連賀錦麗也必須放棄先前支持的禁水力壓裂法(fracking,用於頁岩油開採)、全民醫保等政策。隨著選民對高物價、不安全感等議題的關注,民主黨不得不在政策上逐步向右靠攏,以回應國內需求。

柯恩認為,無論這次選舉結果如何,長達十餘年的自由派優勢或已步入尾聲。歷史學家日後或許會將2024年視為美國政治中自由主義時代的終點。自由時報1103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