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7, 2024
Home即時新聞中國電動車來勢汹汹 日廠咬牙迎戰

中國電動車來勢汹汹 日廠咬牙迎戰

中國汽車市場近來高速發展,尤其電動車產業,國內市場廠商林立、競爭激烈,車企為求活下去無所不用其極,使在中國發展的海外汽車廠商叫苦連天,不是減產就是考慮賣廠、退出中國市場。而這場鬥爭,這場鬥爭不只在中國境內,甚至還蔓延到海外,造成國內、外市場供給過剩。

數十年來在全球汽車市場叱咤風雲的日本汽車製造業,近幾年在中國「踢到鐵板」。日媒獲悉,近期日商日產汽車(Nissan)準備減少中國廠的汽車至少一成的產能,並且要關閉在中國一座工廠,原因是中國汽車市場以電動車為中心不斷發展、且大打價格戰,讓EV車款較少的日系車廠銷售陷入苦戰。

大打價格戰的後過,讓不少車商叫苦連天。1名四川成都的汽車經銷商坦言:「現在市場太難了,豪華品牌也撐不住,甚至開始5折促銷,我們的日子更難上加難。」他更指,賣車不賺錢,甚至虧損過多,但若關門退出銷售通路,損失更大,現況就是「虧也虧不起、退也退不掉,相當痛苦」。

據悉,近期日產汽車關閉的是位於中國江蘇省常州市、2020年開始生產的乘用車工廠,並將在中國產能縮減約一成。去年日產汽車在中國銷量年減16%至79萬台。

日本車廠 喪失在中國境內市場優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指出,2024年5月電動車占中國新車銷售量(含出口)比重較去年同月升9個百分點至40%。因搶攻電動車的腳步緩慢,1至5月期間日系車廠於中國市場的市占率萎縮至12%。

過去長期在中國市場具有優勢的日本汽車製造商如今面臨舉步維艱的情況,過去1年,豐田(Toyota)解雇了在中國的特約員工;去年9月日本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確認停止在中國生產汽車並將退出市場,未來把經營重心轉向東南亞國家;另外本田(Honda)5月決定縮減其在中國廠員工。

《華爾街日報》指出,隨著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占率擴大,日本、全球各品牌,正逐漸比亞迪等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中國車廠縮短開發期 密集投放新車

過去新車的開發週期大約為3至5年,而中國企業硬生生將縮短到2年左右,並連續不斷向市場投放新車。開發能力處於劣勢的日本車企很難依靠單打獨鬥與之抗衡,而為了在中國市場生存,只好選擇與中國網路科技(IT)大型企業合作。

舉例來說,豐田宣佈與騰訊控股在AI、大數據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以獲得新一代電動車(EV)的人工智慧(AI)核心技術,此一趨勢顯示中國IT企業正在改變日本和歐美企業佔優勢的汽車行業版圖。

外媒指出,若日企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繼續低迷,對美國以外的主要市場也有很大的影響。長年霸榜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的豐田,公佈5月全球產量連續4個月下跌,尤其因為中國車市價格戰因素,當地生產重挫2成。

過去中國汽車廠商一直從日本企業學習汽車相關技術,但隨著汽車向電動車轉型,形勢已發生變化。甚至發展到變成「價格戰」,不只鬥海外車商,就連本土車商也不放過。

中國汽車的崛起,造成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不僅如此,中國汽車廠商也開始強化歐洲、東南亞等市場的出口。2023年年中國汽車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的出口大國。

東協市場 中日車廠肉搏

自1960年代開始,豐田、日產等日本車企,就在泰國、菲律賓等國投資建廠,然後從組裝廠到生產外圍零件、再到生產發動機,日本車企不斷加深在東南亞的產業鏈佈局。

今年曼谷車展,主辦單位Grand Prix給出數據,表示此次現場預訂量前5車商分別為,豐田、比亞迪、本田、名爵、三菱;另外6至10名則為長安、埃安、長城、五十鈴和日產。

根據數據,2023年中國品牌在泰國新車市場中的市佔比達到了11%,日本汽車品牌則從巔峰的超過九成市佔,降至78%。數家日本車企的高層主管表示,公司正在研究可否更好地利用資源並努力在東南亞等日本車企長期深耕的重要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就目前來說,還沒有其他日本車企和三菱汽車一樣退出中國,多家廠商皆表示,仍會持續保持在中國銷售,也希望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推出新款電動車扭轉局面。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長劉英姿指出,2024以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保持了增長的勢頭。但以價格為主要手段的市場競爭還在延續,行業過度內耗狀態仍在加劇,廣大汽車經銷商在汽車價格倒掛、品牌銷量下滑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企業經營面臨巨大的壓力,焦慮情緒持續蔓延。自由時報0704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