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六日報導,中國歷經三年嚴格防疫封控,與世界重新接軌後,仍有數千萬現任或曾經擔任政府機關、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大學和醫院領導層職員,受北京當局實施的嚴格出境管制所限。過去一年,從中央到地方層級各類型機構持續推出有關箝制個人海外旅行的新規範,包括擴大納管層級範圍,並讓本已受到規範者承受更嚴苛的限制。
報導揭露,當局的做法為強制封鎖人員護照,需經過一連串繁複且含糊的核准程序才能使用,包括要求申請人報告旅程的每一個細節,例如旅行目的是拜訪海外親友時,出示邀請信函之類的證明。局長、主任層級以上得受到更嚴格且長期性的限制。
一名中國西南部省分的官員向南華早報透露,她申請赴英國參加兒子在牛津大學的畢業典禮,被以「這類要求的核可沒有先例」為由駁回。兒子後來到香港工作,申請赴港探視也在今年遭拒。
其他案例包括,位於中國南部的一間著名媒體集團,今年春季開始收繳旗下所有記者護照。根據二○二二年的一份公告,杭州的一處住宅區中,社區層級的政府包商在計畫出國時也會受到出境限制。此外,當局要求大多數人每年的出國天數少於十天,種種案例和限制打消許多人申請念頭。
為了防堵官員捲款潛逃或叛逃,北京在一九九九年頒布首個海外旅行法令。到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兩年後的二○一四年,中國公安部發動追捕境外逃亡人員的「獵狐行動」,旅行限制的涵蓋範圍擴大至重要國有金融機構及國企、大學領導層。今年二月,中共修正「保守國家秘密法」,把掌握機密資訊權限人員的海外旅遊管制置於國家層級。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中國內政專家德林豪森分析,雖然縮緊旅行限制的目的在於防控貪腐,卻也反映出北京當局對於人民可能離去,或說出政府不樂見言論等舉動有著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遂設下柵欄保護意識形態,管控政治風險。
德林豪森說,中國政府的措施除了妨礙旅行自由,也進一步減少中國人民與其他國家民眾的互動交流,更可能讓人們處在資訊和意識形態的同溫層中。自由時報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