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蓮華/洛杉磯報導)「全球因應6G時代,如今已發射衛星4千顆,未來預估將發射至少2萬顆,形成星鏈網,每顆衛星壽命只有5年,每年要載換4千顆,產值有1兆美金的規模,台灣有專業及專利技術、半導體相關產業的輔助,台灣要把握先機。台灣太空科技版圖,正一步步在台灣立足、拓展澳洲、進軍美國、放眼全球。」晉陞太空科技公司董事長陳彥升博士訴說著台灣民間發展太空科技的雄心壯志。
受邀北美台灣人工程師協會於5月6日(周六)在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舉辦講座,聽眾幾乎是航太業人士,大家傾聽陳彥升自2005年返台至今,花費畢生心血打造的「台灣太空衛星夢」即將實現,敬佩之情沸騰不已,欲罷不能。
演講主題名為「干擾性的太空發射營運倡議 (A Disruptive Space Launch Business Initiative)」。原本以為深奧難懂,但在陳彥升博士娓娓道來,赫然發現原來台灣太空科技產業,擁有無限的璀璨遠景,如果台灣政府能夠積極扶植即將孕育而生的太空產業鏈,並化解限制重整配套的法規,發射低軌衛星的商機,也許是未來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晉陞太空科技成立於2016年,是台灣第一家民營企業的火箭發射公司,以台灣研發基地,後來2020-2021年受邀到澳洲的南澳及昆士蘭,合作建立工廠與發射場。看準未來商業衛星發射、維修、 與技術發展應用的龐大市場,決心打造全台灣第一支混合火箭引擎,以「Hybird Rocket」運送,因為不會爆炸,也比較安全。所以,用來佈局未來的6G太空物聯網,台灣自製(Made in Taiwan)的推進系統,若能順利將衛星送上太空。台灣將躋身全球第12個有能力送衛星上太空的國家之一。
自從2020年首枚多功能探空火箭「飛鼠一號」發射未果的問題技術修正後。陳彥升博士坦言安心成功源自於無數次的失敗,言明每次試射都要測試數十次,得到穩定的數據,才算成功。準備在今年的7月試射「天鷹一號」(Kestrel l),明年試射「天鷹五號」(Kestrel V),若成功將正式面世,啓動商業營運及量產。
他分析相較於美國最具規模的「Space-X」,Space-x的火箭發射推進器,一台照價約6千萬美元,需回收使用6-10次才能回本。但晉陞太空科技的「ATSpace-Kestrel」(取Australia – Taiwan首字母-天鷹)採用Hybird Rocket,不僅節能,可供一次性使用,價格卻只要十分之一,成為最吸引人之處,兩者差異,最大關鍵在於陳彥升掌控燃料技術,其中3D燃吸渦旋機件是專利秘訣;而推進力又分為8噸和13噸,Hybird Rocket長約23公尺、重約30噸左右,發射的高度限制在500至700公里,具隨時備用性,機動性強,能夠滿足顧客的臨時需求。
陳彥升在苗栗自設科學研究中心,負責研發,他認為台東達仁鄉南田海岸是最棒的火箭發射基地,但因為礙於台灣法規限制。目前將以澳洲發射場為主,未來美國阿拉斯加、加州等地都列入考慮。
他提及,此行訪美除了與廠商洽談零件供應之外,就是有意進軍美國,因為發射衛星最大宗的客戶們,仍以美國南加州為基地,下一站進軍南加,预計2025年之前,美國方面應該就有眉目,至於股票上市,也希望能水道渠成。
陳彥升演講透露,從堪薩斯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憑著堅強的專業能力,正逢1980-2000年代,美國積極發展「太空飛機」到「太空梭」,因緣際會他都曾擔任過解決問題、尋找辦法的研究分析專家。爾後,又分配到「高空攔截飛彈」的重責大任,他因為自行研發的創新技術工具,即使到後來美國軍方佈署「薩德系統」都曾用過。這些經驗對於他後來成立公司,都非常有幫助。
美國2000年開放商業用途衛星,2002年Space-X成立。2004年台灣福衛2號發射,2005年陳彥升不顧夫人反對,放棄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高薪,接受台灣太空中心聘請返台發展太空衛星計畫,進入國家太空中心研發團隊,曾任國家太空中心(NSPO)探空火箭計劃主持人,後來直至2009年馬英九執政時代計劃終止。
為了避免不再受到台灣政黨輪替,導致計畫前功盡棄。遂於2016年籌資成立晉陞太空科技公司,試圖為提升台灣太空科技競爭力,發揮所長。
晉陞太空科技公司積極發展太空科學園區,為拓展縱向與橫向太空科技產業來奠定使台灣成為未來商用運載火箭發射,與小型衛星發射的供應鏈與服務供應商。
當天活動,洛僑中心劉岱欣副主任、大洛杉磯台灣會館陳柏宇董事長等都有列席旁聽;也有年青世代踴躍發問交流,他們對於陳博士未來在南加設立分部據點,非常感興趣;最後,北美台灣人工程師協會潘建宇會長,感謝北美台灣人工程師協會、台美航太協會、台美商會青商部、台美專業協會、與洛杉磯經文處科學組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