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6 12 月, 2024
Home專欄Beckon培養好奇心 開闊視野 突破現狀

培養好奇心 開闊視野 突破現狀

Beckon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激切的好奇心。」好奇心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牛頓發現地心引力、達爾文發現適者生存的進化論。也讓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發現治病的藥方,將我們的平均壽命從四十多年提高到超過七十年。根據最近英文媒體的熱門報導,耶魯與賓州大學五位教授共同發表的研究報告Science Curiosity and Poli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好奇心雖無法消除不同的政治立場,但它能減少政治對立促進共識。

一般人都認為:教育程度高、學問好、有思考能力的人,較能不受到成見的影響;接觸到新的資訊時,會客觀的了解分析,然後判斷該資訊是否真實正確可以接受。但是這五位教授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們都戴著有色眼鏡分析資訊,負面的解讀不符合自己成見的資訊,然後摒棄它。而且越聰明的人越能合理化這種負面解讀。從人際關係的觀點,這種傾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少人願被與自己同陣線(如綠、藍)的親朋好友視為叛徒,或立場搖擺不堅定。這研究報告也指出,提供資訊 – 即使是被公認為鐵證如山的正確資訊 – 給立場不同的人,而希望他們改變立場是奢望。

地球暖化是這五位學者的研究項目之一。研究的結論雖然是,客觀的科學資訊無法讓對暖化是否存在及其嚴重性有相反意見的研究對象改變立場。但是這五位學者也出乎預料的發現,有好奇心的研究對象會願意探究與自己看法不同的新資訊。雖然他們的立場不會因此完全改變,但是會依據新的資訊調整。其結果是這些有好奇心者,從堅硬的對立逐漸向中間靠攏,因而提高了建立共識的機率。

好奇心是被低估的能力。研究報告指出,好奇心的求知慾不僅可增加腦細胞的連結、容易記得剛學到的新資訊、增長腦力、減速衰老,而且會讓有好奇心者變成博學多聞、心態開放、進而提高其人際關係、過更快樂的日子。也因此許多教育界、精神科及心理輔導的專業人士一再叮嚀,好奇心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提醒我們必須持恆的培養好奇心。

於私,好奇心可以提高個人的生活品質。於公,好奇心可以降低社會的對立。就如上述哈佛與賓州大學教授群的研究報告指出的,無好奇心者,會下意識的反對與自己立場不同的新資訊,並利用自己的才智將這負面的解讀合理化。但有好奇心者,即使才智不如無好奇心者,也許因為沒那麼自負,會不懼怕對自己信念的挑戰,放下有色的眼鏡,研判新的資訊,必要時調整自己的見解。

台灣前途坎坷,必須建立對重要議題的共識。藍綠的對立雖因藍營選舉的大敗而負面影響降低,但這也凸顯了綠營內,在籌略上之分岐。最近綠營人士對內閣人事及蔡英文穩健作法的不滿與不耐煩,就是明顯的例子。表面上觀點是有正確的的和錯誤的。但是正確與否的見解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 它只是從一「點」上來看,所以稱為「觀點」。如果我們走到另一點上,我們看事物就會不同了,並且可能認識到我們的第一個觀點並不完全正確。

如果我們有真的好奇心,我們就會摘下有色眼鏡,將自己的見解暫時放在一邊,站在「異」見者的點來觀察、探究其「異見」的真正內涵與形成的原因及根據。而且有疑問時,善意的解釋對方的心意。然後比較各觀點的不同之處和形成原因,毫無成見的客觀判斷其合理性及優劣處。需要時調整自己的觀點與見解。這樣做,我們才能不將自己鎖在井底觀天,變成執迷不悟。在討論有關議題時,也才能包涵對方,避免會刺激對方的負面言行。進而建立雙方的相互瞭解,促進共識的形成。

許許多多愛台灣的人士,有誓死保衛台灣的熱情。這種熱情可敬可佩。但是除了保護台灣的熱情,台灣需要持續不斷的培養好奇心。有足夠的好奇心,台灣各方才能跳出框框,建立共識,追根究底找出破解中國野心之道。1002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