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2025
Home政治評論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林彥如 )

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林彥如 )

美國歷史上有兩位曾參加過演員工會的總統。前者是1980年代出身電影明星的羅納德·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後者則是曾擔任過真人秀節目接班人主持人的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自1980年代雷根執政以來,其經濟政策「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成為美國經濟史上的重要篇章。如今,川普政府重新掌權,其經濟政策再次引發全球關注。兩者經濟政策的異同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經濟挑戰與政治理念。

首先,兩者的政策目標有顯著差異。雷根總統上台時,美國面臨高通脹(1980年達13.5%)與高失業率(約7%)的「滯脹」困境,其目標是通過減稅與減縮政府角色,刺激經濟增長與控制通脹。雷根採取供應面經濟學(supply-side economics),強調降低企業與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70%降至28%),以激發生產與投資。相較之下,川普政府繼承了2024年穩健的經濟增長(GDP年增2.8%)與低失業率(4%),其政策重點轉向貿易保護與製造業復興。川普通過2025年的高關稅政策(如對鋼鐵50%關稅)與「互助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旨在縮減貿易逆差並提升國內就業,體現其「美國優先」理念。

其次,兩者在經濟工具的使用上既有共通點也有分歧。兩者均大力推動減稅與減規。1981年通過的稅務減免法案為企業與個人提供了長期減稅優惠,而川普2017年的《稅務減免與就業法案》將企業稅率從35%降至21%,並計劃延長部分減稅措施。兩者均相信減稅能刺激投資與消費。此外,雷根政府通過放鬆環境與金融監管,川普政府則進一步推動能源與金融行業去監管,試圖提升企業靈活性。然而,川普的貿易政策顯著偏離雷根政策。雖然1980年代對日本實施過保護主義措施(如半導體關稅),但雷根整體政策仍維持自由貿易框架;川普則大規模啟動關稅戰(如對中國商品145%關稅),試圖通過「進口替代工業化」(ISI)重振製造業,這與雷根的全球經濟領導願景形成對比。

最後,兩者的經濟影響反映了時代背景的差異。雷根的政策在1983-1984年帶來經濟復甦(GDP增長6.8%)與通脹下降(從13.5%至4%),贏得了支持,但也加劇了收入不平等(底層收入下降8%)與國債增長(從7120億美元增至2.052萬億美元)。川普的關稅政策短期內增加了聯邦收入(2025年關稅占5%財政收入),但推高了進口商品價格,導致2025年第一季度GDP負增長(-0.05%),並引發全球市場動盪。長期來看,雷根的減稅刺激了技術與金融業發展,而川普的政策可能因貿易戰風險削弱美國創新能力。

總之,雷根與川普的經濟政策均反映了其時代的經濟需求。前者通過減稅與減規應對滯脹,後者則以關稅與貿易保護回應全球化挑戰。兩者均推動經濟增長,但川普的保護主義可能帶來更大不確定性。未來,美國經濟能否在兩種政策的交匯中找到平衡,值得持續觀察。

附記:1980年雷根總統的選舉口號是“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失敗後,川普利用其獨特的商人手法將“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註冊為商標,成為其個人品牌權利,衍生出#MAGA標籤。

(前僑務委員)0718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