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 8 月, 2025
Home政治評論世界動盪對台灣既是危機,也是契機( 謝蘭尼 )

世界動盪對台灣既是危機,也是契機( 謝蘭尼 )

Brahma Chellaney

這個世界已經變得更不可預測,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難以為繼,而且愈來愈受到強人衝動和短期交易算計的影響。

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比東亞受到的衝擊更為深遠,因為民主台灣的命運,正取決於全球強權如何管理—或是管理失當—與日趨獨斷的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川普重返白宮進一步加深了全球的不確定性,他那種反覆無常、極具個人色彩的外交政策手法,讓盟友和對手同感不安。川普似乎將外交政策當作一場實境秀來經營。

川普不可預測性 發揮嚇阻效果

然而,矛盾的是,這種瀰漫全球的不可預測性,或許為台灣帶來意外的嚇阻效果。對中國而言,現在挑釁美國的風險,可能超過以武力奪取台灣的誘惑。

川普的外交政策與其說是依託戰略,倒不如說是憑藉直覺。不同於過去那些將承諾深植於結盟關係和條約的美國總統,川普處理外交的手法更像是一位房地產大亨:強調交易、衝動行事,而且往往缺乏歷史脈絡。對台灣而言,這種風格製造出一些令人不安的問題。在一位質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存在價值,威脅撤回駐紮南韓的美軍,過去還曾暗示可能以台灣為籌碼,與中國談判交易的總統領導下,台灣是否還能夠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傘?

對於一位不確定是否信守民主規範、地緣政治思維又著重於短期槓桿的總統而言,台灣很可能淪為更大交易中的一顆棋子—或者更糟,最終被迫自生自滅。川普過去對中國的立場搖擺不定,時而激烈抨擊,時而又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現友好姿態。他的不可預測性在台北造成混亂,或許更危險的是,可能在北京引發誤判。

然而,不可預測未必總是戰略上的負資產。在維護台灣安全的脈絡中,捉摸不定其實可以發揮一種嚇阻效果—尤其是在面對中國這種汲汲營營於控制與風險管理,而且日趨專制與壓迫的政權之際。

川普上個月對伊朗發動的軍事打擊,在付諸行動前幾乎沒有任何徵詢或預警,因此震驚全球。對北京而言,這是一記響亮的警鐘,意味著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在面對中國的侵略行為時,可能不會以外交告誡回應,而是直接以軍事干預回擊。

中國領導階層不會無視這個教訓,尤其是在當前北京陷入黨內權力鬥爭,對習近平一人獨裁提出質疑的背景之下。

侵台時間表 北京恐須重新評估

儘管中國持續擴張軍力,在台灣議題上愈發咄咄逼人,但北京對於參與一場無法必勝的戰爭,基本上仍持保留態度。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仍然擁有無可匹敵的軍事投射能力。如今,隨著川普再度執政,雖然無法保證美國一定會對中國入侵台灣做出軍事回應,但相較於華盛頓是由一個更為謹慎的政府當家,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再只是抽象的假設。

事實上,川普的反覆無常與美國的軍事投射能力相結合,可能迫使中國重新評估對台灣動武的時間表。

儘管習近平可能仍將「統一」視為歷史使命,但他必須在內部多重問題併發的背景下權衡此一野心—包括經濟停滯、人口衰退、國際形象下滑,以及中共內部日益激烈的權力鬥爭等。而川普重返權力舞台,帶來更激烈的經濟對抗與戰略壓力,只會加劇習近平的挑戰。

與此同時,更廣泛的地緣政治環境也正在發生變化,為台灣同時帶來風險與機遇。一方面,川普對傳統結盟關係的輕蔑,削弱了過去在外交與軍事上協助庇蔭台灣的民主陣線凝聚力。另一方面,從日本、南韓到菲律賓、印度,印太地區對中國強勢侵擾的擔憂日益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為台灣創造了更有利的區域聯防條件,雖然這些合作往往是低調的非正式關係。

歐洲方面,對台灣議題的關注也逐漸升高。雖然川普對歐盟的不屑可能有礙於跨大西洋協調,但歐洲議會和多個歐盟關鍵成員國已經更加明確地表態,反對任何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的行為。這些外交上的進展雖然有限,卻為台灣在危機發生時獲得國際社會同情,提供了更廣泛的基礎。

最終,台灣正在一個變動不居的世界中航行—在這個世界裡,無論是嚇阻還是外交,都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川普的第二個總統任期,為原已動盪的國際秩序,又增添了一層戰略迷霧。

然而,這層迷霧對台灣而言並非全然不利。川普可能會對中國入侵台灣採取軍事回應—不是基於對盟友的忠誠,而是出自憤怒或機會主義,而這種不確定性,恰恰可能是阻止北京輕舉妄動的關鍵。

儘管如此,源自不可預測性的嚇阻是脆弱的,無法取代一套具有連貫性的長期戰略。

洞察瞬息萬變國際局勢 靈活應對

台灣必須保持警覺,持續強化自身的不對稱防禦能力,深化非正式的安全夥伴關係,並提升一般民眾的韌性。台灣也必須避免將所有籌碼都押注在華府,尤其當這個「籃子」是由一位一再打破傳統、挑戰制度與規範的人所掌握的時候。

在這個地緣政治同時受到個人特質與政策影響的時代,台灣的命運不僅取決於自身的決心,更有賴於是否能夠洞察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並且靈活應對。

在這場危機四伏的平衡遊戲中,台灣既是民主的前線,也是檢驗小國如何在大國博弈與全球動盪中生存,甚至蓬勃發展的試金石。

(作者謝蘭尼為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擁有得獎作品《水:亞洲的新戰場》等九本著作。)自由時報0712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