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4 7 月, 2025
Home政治評論台灣政論團結公民 翻轉國會( 陳政宇 )

團結公民 翻轉國會( 陳政宇 )

當藍白兩黨在立院恣意擴權、衝撞體制,燃起遍布全台公民社會的怒吼與焦慮,一場跨越黨派的民主浪潮於焉成形。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昨宣示「與公民同行」,為全黨總動員拉開戰幕;而綠營當前課題,是如何與罷免團體分進合擊、團結公民動能,方有機會翻轉國會結構,回應社會對「更好民主」的殷切期盼。

國會可容眾聲喧嘩,卻不能失去對國家的忠誠。過去一年多來,藍白不計代價擴權濫權,肆意攻擊司法、踐踏權力分立的憲政秩序,甚至無視議事規則,粗暴通過違憲修法、大肆刪凍預算,阻礙國家發展與民生經濟。這樣的國會,還忠於憲法、尊重體制嗎?

當罷免壓力席捲而來,在野黨無意反思,反而加倍癱瘓施政,企圖以各種修法交換政治籌碼。從上週五輾壓通過的法庭直播修法,到近期準備強渡關山的現金普發常態化、原住民不在籍投票等,還有多項挾帶國安風險的議案,凸顯重建新國會的急迫性。

台灣正值內外交迫的關鍵時刻,一群來自基層的公民志工讓人見證民主韌性,高達廿四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將於七月廿六日投票,寫下台灣政治史新猷。要真正重塑國會結構,關鍵在於順利拉下六席以上藍委並完成補選;否則藍白仍占據國會多數,恐將變本加厲,還可能進一步鞏固黃國昌與民眾黨的關鍵席次。

大罷免是一場接力賽。綠營評估,多數罷區原屬艱困選區,翻轉極為不易,無法掉以輕心。這場公民運動能否延續,關鍵是民進黨與罷團能否建立合作默契;但現實是,這牽涉地方政治生態、資源分配及個人利害,如何在多元公民聲音間穿針引線、扮演桶箍角色,是考驗也是契機。

賴清德在全代會上直面內憂外患,動情緬懷創黨精神與民主薪火傳承,提醒黨內學習前輩犧牲奮鬥的精神,承擔新時代責任,一席話與大罷免的公民意志相呼應。因為,執政黨有責任捍衛制度,確保民主不再遭受踐踏與侵蝕,實現真正以國家和民意為念的國會。自由時報0628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