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今天達成關稅協議,具體為:
一、中國對美國的關稅由125%降至10%,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由145%降至10%;
二、美國原來因芬太尼徵收的20%關稅不動,所以美國對中國產品關稅總計30%。
三、中國取消對美國出口稀土的限制。
一般分析認為,中美關稅談判將很艱難,起碼得幾十個回合。 但沒想到僅兩天雙方就達成協定,而且美國對中國產品收的關稅是中國對美國的三倍(30比10),顯示不僅美國希望結束關稅戰,中國方面更願意儘快結束。 雙方都表示滿意,這是一次雙贏,從全球股市因此大漲,也可看出大家都高興。
中國這麼快就跟美國達成關稅協定,看來還是最終認識到,中國需要美國的大市場,年度36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塊肥肉不能丟。 雖然美國對中國產品收的關稅比中國對美國的多三倍,但因為中國產品出口量大,可補回一些。 所以,這又是一次中國領導人悄悄「修復」錯判。 我在4月20日寫的文章就預測會是這樣。 詳見:中國三大錯 這次能改嗎?
自20世紀80年代開放改革以來,中國有過三次重大政策「脫軌」,經濟和國家形象都遭重創。 前兩次「大錯」,中共當局後來都有所醒悟,悄悄做了修正。 對最近發生的第三次「脫軌」,中國領導人還能這樣做嗎?
第一次脫軌:六四事件是一場「政變」
第一次重大錯誤,是1989年鄧小平動用軍隊鎮壓學生運動的天安門事件。
據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的研究,這是鄧小平發動「政變」、奪趙紫陽的權。
鮑彤說,在八九民運發生時,趙紫陽前往朝鮮國事訪問,回來後發現,家裡的警衛全被撤換,電話、傳真機等都被拿走,他被與外界隔絕。
鮑彤認為,在趙紫陽去平壤訪問時,鄧小平就決定「政變|,因鄧看到趙紫陽組織了黨政軍萬人規模的悼念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大會,而胡是鄧親自廢黜的,鄧擔心自己死後趙紫陽會像俄國的赫魯雪夫清算斯大林一樣對待他,所以先下手為強,也廢黜趙紫陽。
天安門屠殺事件導致中國遭到國際社會廣泛譴責和制裁,重創經濟,國家形象掉到谷底。
鄧小平雖然從沒公開認錯,但各種跡象顯示,他知道自己錯了,並悄悄做了修正。 一是對事件定性,原是「反革命暴乱」,後稱為「動亂」,再叫做「風波」,最後的提法是「那件事」。 五次說法不斷降調。
再一個更重要舉動,是六四事件後鄧小平「南巡講話」,強調繼續開放,經濟改革不中斷。 這是一個重大自我修正。 如果經濟開放政策被長期中斷,中國絕不會有今天的國力和經濟成果。
第二次脫軌:新冠病毒和清零
中國的第二次「脫軌」,是2019年的新冠病毒事件,它造成全球約2000萬人喪生! 各種跡象和調查顯示,毒源在中國武漢,是當地的病毒研究所洩漏所致。 美國政府在今年四月中旬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新冠病毒是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洩漏的,在擴散全球之前,武漢病毒所人員就已感染過。
中國當局的最大錯誤,還在於在第一時間隱瞞了疫情。 導致後來全球蔓延,一發不可收拾。
最初疫情在中國發生時,正處於要過春節之際,習近平也是首次面對這樣重大疫情,也不知深淺,不想打擾大家過年,沒在第一時間公告全國,還多少有點情有可原。 但最不可原諒的是,後來在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恢復了生產和正常生活之際,他卻宣布「清零政策」,把億萬人民封鎖在家裡,甚至每天檢測是否感染病毒,這種極端政策不僅更重創中國經濟,也導致民怨沸騰!
一個明擺著的事實是,不僅美英法德日等工業國家,還有印度這種大國,都沒採取「清零」政策; 而且非洲那些經濟和衛生條件都遠不如中國的國家,既沒有「清零」,更沒有大規模新冠病毒爆發。 唯獨中國,習近平別出心裁,一意孤行,採取極端的清零政策。 挑戰全世界所有人的常識底線!
最後,習近平又在毫無預警情況下,不僅忽然取消「清零」,甚至立刻在全國範圍全部取消了疫情管制,立馬恢復正常生活和生產。 而對這個極端的做法,習近平政府也沒做任何解釋。 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錯了,自我悄悄做了修正。
第三次脫軌:關稅戰中國損失更大
第三次中國的重大「脫軌」,就是這次跟美國打「關稅戰」。 川普總統要調整和提高對近一百個國家的關稅,不僅是要降低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更想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 面對美國提高關稅,雖然世界各國都多少有不滿,但沒有一個國家要跟美國宣戰,只有習近平的中國,孤軍擋子彈般地宣布反制美國,也對美國產品增加高額關稅,在美國反制後,中國又加碼把對美國產品關稅增到125%! 而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累積增至245%!
之所以說中國這次的關稅戰舉動是第三次「脫軌」,因為這不是美國專門對付中國,而是對近一百個國家同時增加關稅,是美國的統一政策。 世界七大工業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以及印度、巴西、韓國等等,都沒跟美國宣戰,而是要跟川普政府談判協調。 只有中國,高調單挑美國。
這樣做的結果會是,面子保住了,但卻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如果低調通過談判,則可能保住相對公平的美國對中國的稅率。 但中國高調跟美國硬幹、全面打貿易戰,結果會是中國損失更嚴重。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需要美國市場超過美國需要中國市場。 多年來,中美貿易,中國都是巨額順差,掙了美國人的錢。 僅僅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是5246億美元,而從美國進口是1636億美元,中國的貿易順差3610億美元。 中國一年從美國掙到的貿易順差的錢,就可以用於2024年全部軍費預算的2310億美元,還有盈餘。 所以說,失去美國大市場,中國損失重大。
據全球權威的投資公司「高盛集團」評估,因關稅戰,中國多達2000萬人可能受到對美出口猛降的影響。 而美中經濟如果全面脫鉤,將使已因大規模減薪和裁員而疲軟的中國就業市場陷入混亂。 在川普宣佈增關稅之前,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高達16.9%,如加上「啃老族」可能升至50%。
由於美國對中國之外的其它所有國家都有90天的談判期,這期間關稅僅保持10%,所以美國原來出口到中國的1450億美元產品,可以找到其它國家買主。 而中國則不同了,中國對美國出口產品額度高達5246億美元,這個數額太大,這些產品如不出口到美國,很難找到其它國家消化。 歐盟會恐懼中國產品傾銷,東南亞國家也早已飽和。 所以從長遠看,中國難以承受這個壓力。
中美雙方都不真想「經濟脫鈎」
尤其正值中國經濟滑坡、房地產低迷、股票市場更是多年停滯、人民不滿日增的國情下。 雖然靠官媒人民日報、新華社煽動反美的民族主義情緒,可以應付一時,但根本無法解決長久。
這場關稅戰,是實力戰。 不僅中國更需要美國市場,而且在國力、貨幣地位、經濟規模和高科技水準等方面, 中國目前都不是美國的對手。 到最後,中國的這次「脫軌」,很可能想像之前的兩大重大脫軌一樣,也是中國領導人悄悄修正,從美國那裡獲得一個有「面子」的說法,然後做出妥協。
美國方面也會做出讓步,畢竟川普政府的本意也不是中美兩國經濟完全脫鉤,而且這場關稅戰,還是美國先開第一槍的,所以美國更可能做出些讓步。
中國的三次重大政策脫軌,因為人治結果,最後都由領導人悄悄修正。 所以這個第三次,也很可能同樣。(政論家)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