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及其國務卿盧比歐、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連番對俄烏戰爭發表意見,台灣少數「疑美論」者,又趁機亂作文章,聲稱美國會隨意拋棄烏克蘭,實際上了解川普的談判習性,就知道他會在談判前先把所有可能性都提出,以拓寬談判操作空間,至於最終要達成的目標與談判的底牌,則在談判前須讓對手捉摸不清。
川普的做法,是任何談判專家的必然做法,川普最終對烏克蘭的安排要等到談判結果出現才能明瞭,而非隨著川普的欺敵戰術而大作文章。更根本的關鍵是,川普之所以要在各個次要戰場上促成和平談判,其基本戰略思想,就是要集中資源到印太戰略上,消除中國對人類文明的威脅,自然不可能會放棄克制中國的戰略重地:對台灣,不但無所謂拋棄,反而更會再加碼。
然而,美國一向只幫助展現自衛能力的夥伴,台灣不能當扶不起的阿斗,所以當在野的國民、民眾兩黨蠻橫搗亂預算之際,賴清德總統堅定提出將以特別預算使國防預算提升到GDP的三%,賴總統此舉也為台灣人民做出自信與自尊的發言:在全球民主國家遏制中國的大棋局之中「台灣是棋手,不是棋子。」
賴總統有如此堅忍的自信,美國國務院也立即予以呼應。在過去,美國國務院敘述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官方網頁頁面上,大剌剌寫著「不支持台灣獨立」,這源於冷戰時代,美國想聯中制蘇,但對中國又有戒心,於是需要一個牽制中國的手段,台灣就成了那根釘住中國的釘子,淪落妾身不明的困境。過去美國既要保留台灣的存在,又不想得罪中國,結果一方面軍事與經濟上維護台灣獨立,卻又在外交與公開文件上否認台灣獨立,也難怪國民黨整天滿口棋子論,因為在國民黨執政統治下的台灣,貨真價實就是一顆棋子。
如今不同了,美國國務院官方網站頁面將「不支持台灣獨立」文句刪除,看似微小改變,卻意義非凡,代表台灣被認可為一個有資格有身分的國家,也就是「棋手」,而不再只是一枚隨波逐流的「棋子」。美國此舉,印證了賴清德總統的主張與見解。
賴總統高瞻遠矚的領導,與美國有高度共識,且有完全一致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打倒專制獨裁中國對全人類的威脅。台灣人不須沉溺於「疑美論」、「疑川論」或每天追著川普政府的發言團團轉,在川普時代,只須專注於自強,自助者必得人助,是川普時代的真理。
(作者為福和會理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自由時報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