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局勢的快速變遷,特別是地緣政治新挑戰,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角色益發重要。尤從各國對晶片產業自主性的高度關注,到美國川普總統透過對等關稅政策讓晶片製造回到美國,都顯示半導體產業已不僅是經濟議題,更關乎國家安全。
鑑此,日前賴總統在國安談話中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針對當前複雜局勢的積極回應,更是台灣在全球經濟新格局中,以關鍵地位貢獻良善力量的明確宣示。該倡議精神在於:
一、強化供應鏈韌性:透過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合作,分散供應鏈風險,確保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穩定供應。
二、建立多元化供應鏈:減少對單一地區或供應商的依賴,促進供應鏈的多元化,進而提高整體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三、發展AI晶片產業鏈全球聯盟:利用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與國際夥伴共同開發AI晶片產業鏈,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
四、建立高階晶片關聯產業民主供應鏈:在關鍵應用的高階晶片及其關聯產業中,建立一個基於民主價值觀的供應鏈體系,確保技術和產品的安全可靠。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具獨到優勢。包括:技術領先,台積電持續突破先進製程,確保台灣在晶圓代工市場的領先地位;產業聚落完整,從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到設備材料,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高效能供應鏈管理,台企善於快速應對市場變化,確保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
台灣責任不單是提供高品質的半導體產品,更要成為全球民主夥伴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我們將透過以下策略,強化在國際供應鏈中的角色:
一、深化國際合作:與美日歐盟等民主國家緊密合作,共同強化關鍵技術的研發與供應鏈安全。
二、促進供應鏈多元化:透過區域布局,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提升供應鏈彈性。
三、加速技術創新:持續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AI晶片與高效能運算技術,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四、強化人才培育:推動產學合作與國際人才交流,確保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
美國長期以來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創新引擎,擁有強大的IC設計與應用生態系統。台灣則擁有全球最頂尖的晶圓製造能力,雙方合作互補性極高。透過「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台美可深化合作:技術研發,共同投入先進製程、AI、量子運算等,加速新世代晶片的發展;供應鏈安全,建立更穩定的供應鏈機制,減少地緣政治對半導體產業的衝擊;人才交流,推動雙邊產學合作與專業人才流動,促進技術交流與創新。
「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不但是產業合作的深化,更是民主國家在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布局。台灣將持續發揮領先優勢,與國際夥伴攜手合作,確保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為全球科技發展與經濟成長貢獻更大價值。
未來,台灣將以堅定的信念與行動,強化與民主夥伴的合作,推動半導體產業鏈的創新與升級,共同掌握科技發展的主導權。
(作者為經濟部長)自由時報0216